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应含放射性物质,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最终结果显示:离心后,上层液体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方法是                  

  (2)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物质含量   ,其原因是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属于误差的来源呢?      ,理由是                 

  (4)在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同时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结果发现沉淀物中也出现少量放射性物质,为排除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也是遗传物质的可能,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5)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简要说明)。          

                            

 

(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2)噬菌体已将自己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
   (3)a.升高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b.是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4)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检测是否含有35S
   (5)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然后用噬菌体侵染该细菌,即可以得到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和细菌震脱,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      。两个标记实验结果证明进入细菌的是      

(2)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 照组,以证明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的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 体释放出来,否则上清液中    放射性会增高。

(3)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5 S和32 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搅拌离心分离。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