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遗传病.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如下.则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的概率是(  )
A、
1
4
B、
11
72
C、
3
32
D、
3
20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专题:
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遗传病,Ⅱ1是白化且色盲男性,则其基因型为aaXbY,则Ⅱ2关于白化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1
3
AA、
2
3
Aa,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
1
2
XBXB
1
2
XBXb;Ⅰ3是白化女性,其关于白化的基因型为aa,则Ⅱ3的基因型为AaXBY.
解答: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Ⅱ2关于白化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1
3
AA、
2
3
Aa,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
1
2
XBXB
1
2
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Y.因此,Ⅲ1是正常女性,其基因型是Aa的概率=Aa÷(AA+Aa)=(
1
3
×
1
2
+
2
3
×
1
2
)÷(
1
3
+
2
3
×
3
4
)=
3
5
,其基因型是XBXb的概率是=
1
2
×
1
2
=
1
4
,因此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的概率为
3
5
×
1
4
=
3
20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能根据系谱图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再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研究小组对某一过量砍伐后的马尾松林调查时发现:马尾松林中正发生着向栲树林演替,局部区域已形成栲树占优势的栲树林.调查结果显示,马尾松林中,低于0.3m的马尾松苗很多,但高于0.3m的马尾松幼树很少,而在栲树林中只有树林边缘才有马尾松分布.为了揭示该演替的机理,研究小组进行大量实验,并测量了马尾松和栲树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图1和表1.据此分析完成下列回答:
表一:马尾松林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光照强度(Lx)
时间
光照强度
位置
6点10点12点14点17点
0.3m高处1503505001000150
1.2m高处600140020004000600
最高处3000700010000200003000
(1)马尾松、栲树的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为主动运输,能为该过程提供ATP的细胞器是
 

(2)研究马尾松和栲树细胞叶绿体中的色素情况,可采用
 
(方法)进行分离.如果要观察它们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选幼根表皮制片后用
 
染色,再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3)如图1所示,当光照强度超过1200Lx时,栲树的光合强度并没有明显变化,此时限制栲树光合作用变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答出2点).
(4)研究发现,低于0.3m的马尾松幼苗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种子,所以马尾松林中低于0.3m的马尾松苗很多;但高于0.3m的马尾松幼树很少,表明大多数马尾松幼苗没有长成幼树,据图1及表1中的信息分析,其原因是
 

(5)上述研究表明,在马尾松林中,对光照强度强弱需求不同的马尾松和栲树构成了群落综合的
 
结构,马尾松林的演替过程属于
 
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甲,c、d的关系如图乙,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填写字母)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填写“增大、降低或稳定”)
(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a.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图丙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丙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b.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鲫鱼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约为
 

c.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8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
 
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和T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
 
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经处理后得到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
 
;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等量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
 
及存活率.
(3)为验证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蛋白分子由574个氨基酸构成,其中氨基有581个,羧基有591个,已知该蛋白质含有16条多肽链,那么该分子含有的肽键数、氨基数、羧基数分别是(  )
A、558、16、33
B、558、16、16
C、558、23、33
D、548、16、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人体神经-体液-免疫相互调节的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神经-体液调节途径涉及的主要结构是
 
、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过程,当内环境中的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通过
 
调节维持相关激素的水平的稳定.
(2)巨噬细胞可参与
 
免疫,T细胞可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是
 

(3)图示表明,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骨髓和
 
,与图示有关的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除了图中列举的类型外,还有两类有代表性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和
 

(4)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作用于神经细胞并产生兴奋,在此发生的信号转换过程是
 

(5)调查表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疲劳综合征甚至过劳死等病症,正在威胁着知识分子的健康和生命.据图分析,过度疲劳可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效应T细胞的作用的描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
(1)呈递抗原    (2)识别抗原    (3)激活溶酶体酶    (4)与靶细胞结合.
A、(1)(3)(4)
B、(1)(2)(3)
C、(2)(3)(4)
D、(1)(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探究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原核细胞--细菌具有细胞壁,为探究其化学成分,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1)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2)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
(3)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并加热;取B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及结果分析:
①现象:A出现砖红色沉淀,B出现紫色;
结论:细菌的细胞壁即有糖类又有蛋白质.
②现象:A
 
,B不出现紫色;
结论: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而不含蛋白质.
③现象:A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
 

结论:
 

④现象:A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不出现紫色;
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