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学校生物实验室有一批存量淀粉酶制剂,因保留时间较长,可能失去活性.下面是这种淀粉酶制剂的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
产品特性:1.热稳定性:最适作用温度在60~75℃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反应速度加快,但失活也快,温度低可以适当延长反应时间.?2.pH稳定性:在pH 6.0~7.0时较稳定,最适pH 6.0,pH 5.0以下失活严重.
某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比较该存量淀粉酶制剂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鉴定这批存量淀粉酶制剂的活性.
实验目的:略.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与试剂:存量淀粉酶制剂、大小烧杯若干、试管若干、淀粉糊、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碘液、量筒、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
(1)取唾液:将口漱净,含一块脱脂棉,片刻后取出,将唾液挤入小烧杯中,重复几次;
(2)取两个烧杯,分别编号为A、B,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
 
.再往A烧杯加入适量唾液,B烧杯中加入
 
,在相同条件下,催化适当的时间.
(3)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各加入A烧杯中的溶液2mL.另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B1、B2,各加入B烧杯中的溶液2mL.
(4)向试管A1、B1中加入等量碘液,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5)
 

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若试管A1中溶液为褐色,试管A2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①试管B1中溶液呈蓝色,试管B2中无砖红色沉淀,说明
 

②试管B1中溶液呈蓝色,试管B2中有砖红色沉淀,说明该存量淀粉酶制剂有部分活性;
 
,说明该存量淀粉酶制剂活性正常.
讨论与反思:
该兴趣小组在班上汇报他们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后,其他同学认为实验设计存在部分缺陷,你认为缺陷可能是
 
考点:酶的特性
专题: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存量淀粉酶的活性,实验原理是淀粉是非还原糖,在淀粉酶作用下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通过比较该存量淀粉酶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可以鉴定出这批存量淀粉酶的活性;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否想新鲜的淀粉酶,因变量是出现的颜色反应,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的原则评价和完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
解答: 解:安装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完善实验步骤如下:
(2)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反应底物应该是淀粉,因此应该向A、B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淀粉糊;由于A烧杯加入适量唾液,因此B烧杯中加入等量的存量淀粉酶制剂.
(5)该实验的原理是淀粉是非还原糖,在淀粉酶作用下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淀粉能与碘液反应呈现蓝色,因此实验应该检测淀粉和还原糖的含量,所以向试管A1、B1中加入等量碘液检测淀粉;向试管A2、B2中加入等量新制的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淀粉检测不需要水浴加热,可以直接观察,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因此将试管A2、B2水浴加热,观察各试管中颜色变化.
预期结果获取结论:

讨论与反思:
该实验所用的自变量一个是唾液淀粉酶溶液,一个是存量淀粉酶,没有考虑到存量酶制剂与唾液淀粉酶的浓度可能存在差异;没有考虑到存量酶制剂与唾液淀粉酶在催化效率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不能保证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因此该实验不够科学.
故答案为:
(2)淀粉糊 等量的存量淀粉酶制剂
(5)向试管A2、B2中加入等量新制的斐林试剂,并进行水浴加热,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该存量淀粉酶制剂完全失活
③试管B1中溶液呈褐色,试管B2中有砖红色沉淀
讨论与反思:
实验缺陷:没有考虑存量酶制剂与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没有考虑到存量酶制剂与唾液淀粉酶的浓度可能存在差异;没有考虑到存量酶制剂与唾液淀粉酶在催化效率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点评:对于实验变量的分析和控制能力、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的原则完善、评价实验步骤的能力及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丰富来源.基因重组发生在(  )
①有丝分裂   ②减数分裂   ③有性生殖   ④无性生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在寒冷的环境中,所产生的反应是(  )
1、汗腺分泌增加;                 2、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体表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
3、骨骼肌不自主颤栗,使产热增多;   4、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A、1、2B、2、3
C、3、4D、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创立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
B、其内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D、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了材料丰富的真正的活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丘脑是调节水盐、血糖、体温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在机体内环境稳态中作用如下,据图回答:

(1)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
 
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促进抗利尿激素由
 
合成分泌、由
 
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
 
作用,并将兴奋传至
 
产生渴觉以增加饮水,维持水平衡.
(2)人体内血糖正常值是
 
mg/dL,若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岛
 
细胞分泌
 
,促使血糖含量升高:此外,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此细胞使其分泌该激素,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这两个激素间的关系是
 
(拮抗、协同)作用.
(3)在人体体温调节中,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颤,这是机体通过
 
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
 
增加散热.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此时的体温调节属于
 
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某生物(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变化,以及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表示分裂间期中的
 
 期,其主要进行的活动是
 

(2)核糖体功能较活跃的时期是a、c,这表明在该时期进行了大量的
 
 的合成.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
 
期(用图中字母表示),分开的两条染色体被
 
牵引着移向细胞的两极.
(3)若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上述细胞后,所有处于b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
 
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分裂期细胞.
(4)另有某种生物(乙)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h,分裂期时长为1.9h.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
 
(甲或乙)细胞更合适.
(5)与高等植物细胞作比较,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所特有的表现有:间期
 
 
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一小株绿色植物放入一个三角瓶中.如图1所示,在瓶内放置一个测定CO2浓度的传感器,将瓶口用橡胶塞塞上,传感器的另一端与计算机连接,以监测一段时间瓶内CO2浓度的变化,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2图所示.图3所示为25℃时,a、b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将18O2放入该三角瓶中,放射性元素
 
(能或不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测定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可以
 
为指标.
(2)图2中,如果在密闭容器中充满N2与CO2,9~10h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
 
;10h时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另一细胞器即
 
停止ATP的合成,
 
成为ATP合成的唯一场所.
(3)图3中,对于b植物,假如白天和黑夜各12小时,平均光照强度在
 
klx以上植物才能生长.对于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25℃和30℃.若使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图中P、M点移动方向为:P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中华鲟濒临灭绝.利用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的原理如下:
鲟鱼产生的氨氮,被植物吸收;植物释放的氧气在封闭的车间里形成“氧吧”,供鲟鱼生存;投放一些能取食鲟鱼粪便的花鲢;以石头作载体繁育微生物,调节水中酸碱度.
(1)中华鲟生态养殖池设计利用了生态学的
 
原理.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不用换水,每天只需补充一点蒸发水,池底干干净净,所有生物正常生存,说明生态池具有
 
能力.
(2)花鲢主要吃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以浮游植物等作为食物.花鲢作为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有
 

(3)以下是该生态池中碳元素的转化途径,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整.

(4)刺激中华鲟每年都从海洋涮游到长江产卵的外界因素有水温、盐度等,这类信息类型属于
 
.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提供和改善中华鲟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中华鲟种群的
 
,从生态学角度讲,是为了保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复制只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所以称为半保留复制
B、转录需要以信使RNA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一段DNA含有600个碱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链最多含氨基酸200个
D、复制时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