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
A.可以用含32P或者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可以用同时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让噬菌体分别去侵染含32 P或者35S的大肠杆菌
D.让噬菌体同时侵染含有32P和35S的大肠杆菌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取样地点 | 取样时间 | 动物种类及数量 | ||
蚂蚁 | 蚯蚓 | 蜈蚣 | ||
溪边土壤 | 上午10点 | 很少 | 较多 | 非常多 |
晚上10点 | 少 | 多 | 较多 | |
山地土壤 | 上午10点 | 非常多 | 较少 | 较少 |
晚上10点 | 较多 | 少 | 很少 |
A.表中所列出的三种动物均为消费者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
C.土壤中的小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
D.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合理开发和利用
B.为挽救濒危物种,可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措施
C.人类目前已搞清楚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D.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的功能错误的是( )
A.糖原: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B.自由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
C.脱氧核糖核酸:储存遗传信息D.胰岛素:细胞间传递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被还原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
A.需要ATP提供能量
B.会产生氧气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DCIP内蓝色变为无色是O2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提供了以下材料进行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甘蔗的白色茎 ②油菜籽③花生种子 ④梨 ⑤甜菜的块根 ⑥豆浆 ⑦鸡蛋清
A.①④⑤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B.可用②③进行切片观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
C.⑥中不含脂肪,不能用于脂肪鉴定D.⑦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抗病(A)对易感病(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 显性,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1)两株植物杂交,F1 中抗病矮茎出现的概率为 3/8,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时,若含 a 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抗病高杆:抗病矮杆:易感病高杆:易感病矮杆=____________。与F1 相比,F2中 B 基因的基因频率__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由于受到某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株基因型为 Bb 的高茎植物幼苗染色体加倍成基因型为 BBbb 的四倍体植株,假设该植株自交后代均能存活,高茎对矮茎为完全显性,则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 X 射线照射纯种高茎个体的花粉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纯种矮茎个体的雌蕊柱头上,得到的F1 共 1812 株,其中出现了一株矮茎个体。推测该矮茎个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①经 X 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高茎基因(B)突变为矮茎基因(b);② X 射线照射导致少数花粉中染色体片段缺失,使高茎基因(B)丢失。为确定该矮茎个体产生的原因,科研小 组做了下列杂交实验。请你根据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注意: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子(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F1矮茎植株与亲本中的纯种高茎植株杂交,得到种子。 第二步:种植上述种子,得F2植株,自交,得到种子第三步:种植F2结的种子得到F3 植株,观察并统计F3植株茎的高度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F3植株的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说明F1中矮茎个体的出现是花粉中高茎基因(B)突变为矮茎基因(b)的结果。
②若F3植株的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__________,说明F1 中矮茎个体的出现是 B 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的是
A.湖泊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数量上占优势
B.某海洋水下不同深度分布不同的生物
C.森林中群落的演替情况
D.某外来物种的数量呈“J”型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