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回答关于生命的基础及其生理活动的有关问题.

(1)与叶肉细胞相比,图1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用图1中的数字表示)
(2)图2发生的生理过程名称是
 
.此过程所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该过程可发生在图1中的
 
号细胞器中.
(3)若图3细胞表示肝细胞,则甘油需转化为
 
(物质),进入糖代谢;在①~⑥过程中,如肾上腺素含量增加,可以促进的过程是
 
(填序号).若图3细胞表示脂肪细胞,在①~⑥过程中,不存在的过程是
 

(4)血液中甘油三脂的主要携带者是
 
,这些携带者的结构中,含
 
层磷脂分子.
(5)35~40%的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可作为防腐剂,其防腐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自然界中有能分解甲醛的细菌和真菌.图4为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细菌的实验过程.②过程的目的是
 
,③过程培养出的是
 

(6)上述实验中,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是
 
,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为
 

(7)由③→④的接种方法是
 
,通过培养能获得
 
.经过⑤过程后,取样测定甲醛浓度,选出
 
,再分离、培养菌株.此菌种异化作用的类型是
 

(8)由图5可知,当甲醛的初始浓度小于1200㎎/L时,菌株
 
;当甲醛的初始浓度增高至1600㎎/L时,48小时后菌株对甲醛的降解能力很弱,甚至失去降解能力,其原因可能是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专题:
分析: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具有中心体,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葡萄糖可以氧化分解,并能转化成甘油、脂肪酸,也可以合成糖原.在自然界中有能分解甲醛的细菌和真菌,可以通过培养基行培养大量的目的菌,然后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来.
解答: 解:(1)中心体只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叶肉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所以图1特有的是3中心体.
(2)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转录为mRNA,在核糖体上进一步翻译形成多肽;在DNA与RNA、RNA与RNA之间,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G-C,A-U,T-A;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又动物细胞不含叶绿体,所以转录和翻译过程可发生在图1中的号细胞器即线粒体中.
(3)肾上腺素可以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来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脂肪细胞中脂肪成分高,主要存在脂肪和其他物质的转化.
(4)甘油三脂是由单层磷脂分子的结构来携带的,其主要携带者是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5)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的细菌的过程中,通过①过称制取各种菌的悬浊液,②过程用完全培养基培养后,可以获得大量微生物,从而增加目的菌的菌群数量;③中的培养基中的碳源只含有甲醛,只有可以分解甲醛的细菌能够存活,所以通过③过程可以筛选出能分解甲醛的微生物,即培养出以甲醛为唯一碳源的细菌.
(6)构成生物的重要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所以利用高温可以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发生变性,因而活性污泥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7)④过程可以获得单个菌落,获得单个菌落过程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或者稀释涂布平板法,为避免水滴污染培养基,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培养皿须倒置.经过⑤过程后,取样测定甲醛浓度,选出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再分离、培养菌株.
(8)由图5中的曲线图可知,当甲醛的浓度小于1200mg/L时,菌株可以把甲醛完全降解掉,但是当甲醛的初始浓度为1600mg/L时,48小时后菌株对甲醛的降解能力很弱甚至失去降解能力的原因是甲醛的初始浓度太大,会产生毒害作用,使菌体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了细菌降解甲醛的能力.
答案:(1)3
(2)转录和翻译     G-C,A-U,T-A    7
(3)丙酮酸   ④⑤⑥③④
(4)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1
(5)增加目的菌的菌群数量(提高目的菌的种群密度)      以甲醛为唯一碳源的细菌
(6)活性污泥   高压灭菌
(7)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法)   单个菌落   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   需氧型
(8)可以完全降解甲醛   甲醛浓度过高会使菌体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了细菌降解甲醛的能力(或甲醛浓度过高会产生毒害作用,降低了细菌降解甲醛的能力)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和细胞的代谢、灭菌、培养基、微生物的代谢类型、酶活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实验分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及能从图表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中不含有含氮碱基的是(  )
A、磷脂B、ATP
C、核酸D、丙氨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以下材料选自某同学所做实验的部分记录.
实验名称: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实验步骤:
(1)培养固定: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待根长出1cm左右,剪取根尖0.5~1cm,置于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内,并在冰箱的冷藏室诱导培养36h.将诱导后的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
(2)装片制作: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3)观察: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确认某个细胞染色体发生数目变化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实验结论:
低温条件下根尖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问题:
(1)请将上述内容中错误之处予以改正.
 
 
 

(2)低温导致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
 
.如果要探究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最适温度,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
 

(3)洋葱体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约为12h.某同学利用洋葱根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得到了如下结果.
细胞周期 样本1 样本2 总数
间期 42 43 85


前期 4 3 7
中期 1 0 1
后期 1 1 2
末期 2 3 5
计数细胞的总数 100
上述样本1和样本2表示
 
,间期为
 
h.
(4)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分裂装片时,判断某细胞是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非有丝分裂后期的依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狗皮毛中黑色素的合成受基因E、e控制(E存在则能合成黑色素),另一对基因R、r影响黑色素在狗毛中的表达(r基因抑制黑色素在毛中的表达),研究人员用两个纯系的白毛狗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经多次杂交发现F1全为灰毛;F1雌雄狗随机交配,F2代黑毛狗和灰毛狗共353只,白毛狗278只.
(1)上述杂交实验中亲本白毛狗的基因型为
 
 

(2)F2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黑毛和灰毛,这种变异来源于
 
,F2代黑毛和灰毛狗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研究人员发现F2代中黑毛:灰毛=1:2,他们假设R基因存在剂量效应,即在非白毛狗基因型中存在一个R基因表现为灰色,两个R基因就表现为黑色.为了验证该假设,可将F1灰毛狗与亲本中
 
(填基因型)进行杂交,若杂交结果为
 
(写出表现型及比例),则假设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一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
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有关问题:
(1)DNA变性后,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重新结合成双链,称为,PCR技术利用了DNA的
 
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聚与结合.
(2)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温度、
 
 
等条件,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
 
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
(3)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过程中,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要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目的是防止
 
.如果在CaCI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说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
 

(4)若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则应选择花粉发育至
 
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酶洗衣粉就是添加了固定化酶的洗衣粉
B、微生物培养基的各种组分均来源于动物原料
C、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并持续通氧制果醋
D、腐乳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根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玉米中基因A、C、R对种子有色缺一不可,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有色植株分别与另三株纯合个体杂交(三株个体基因型不同,但都具有二对基因隐性纯合和一对基因显性纯合),其后代有色种子的比例分别为25%,50%,50%,该有色植株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  )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现有两种纯合的中红花植株杂交,产生F1代全为中红花.F1自交产生的F2代,统计花色的植株数量如下表.如将F1进行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  )

花色
数量
深红 中红 淡红
20 80 120 80 20
A、深红:中红:白花 1:2:1
B、深红:红色:中红1:4:1
C、中红:淡红:白花1:2:1
D、深红:红:中红:淡红:白1:2:4: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