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食物链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类型.
2、原生演替(又称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解答 解:(1)根据题干得知: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都捕食水草,同时杂食性鱼类捕食昆虫,可知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3)声音是物理信息.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等距取样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水草腐烂后,分解者将其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之后被生产者吸收,因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
(5)在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分析图可知:在“水草→杂食性鱼类”的食物链中,杂食性鱼类为初级消费者;在“水草→昆虫→杂食性鱼类”的食物链中,杂食性鱼类为次级消费者;浮游生物类中可能含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因此底栖动物类和滤食性鱼类可能是初级消费者,也可能是次级消费者,故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即可能为初级消费者,也可能为次级消费者.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有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
故答案为:
(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根据食物网判断食物链的条数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5,20 | B. | 60,18 | C. | 40,19 | D. | 60,1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小于92只 B.大于92只
C.小于161只 D.大于161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标记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A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乙图中B端,不可能在乙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细胞为 ,溶酶体分解抗原的过程在免疫学上属于 .
(2)d细胞为 ,在机体中该细胞是由 增殖分化来的.
(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c细胞,对机体免疫会造成什么影响? .
(4)在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以上免疫过程时,同时刺激机体产生其他特异性免疫.请说明免疫类型. .
(5)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中的细胞,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鼷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相关实验,请为其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并得出结果.
A.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保留在小鼠体内.
B.对照组: .
C.实验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加工和运输 | |
B. | 可以推测当肝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会增加 | |
C. | 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 |
D. | 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扩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