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
B.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C. 变性的蛋白质仍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D.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雌蛙的卵巢中有初级卵母细胞6 000个,若全都能经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从理论上计算所生成的卵细胞和极体数分别是( )
A. 6 000和6 000 B. 6 000和18 000
C. 6 000和2 400 D. 6 000和12 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依次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髙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减少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稳态维持只与神经和体液调节有关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渗透压下降,③处渗透压明显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6种不同的育种方法。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______育种方式,这种方法属常规育种。A―→B―→C的途径表示________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中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
(2)B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
(3)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______。
(4)C、F过程最常用的药剂是________,其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5)由G到H过程中涉及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
B. 若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
C. 若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
D. 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 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C. 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少
D. 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5号和11号个体为男性患者。下列有关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
A. 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9号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B. 若7号不带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1号
C. 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而7号带致病基因,8号和10号结婚后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9
D. 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则10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________的特性。
(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_____。
(3)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点后,增长速率为0。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据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