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如图所示是有关生物的调节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图1代表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身体内某处的调节示意图,分泌物a代表某种激素,该激素可随血液循环带到垂体,并促进垂体分泌促进某腺体分泌激素b的激素.当血液中的激素b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反过来抑制细胞甲的活动,则细胞甲是下丘脑细胞,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抗体的作用机理: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现天气已转冷,中学生起早床时常出现全身颤抖:写出此反射弧:冷空气→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全身骨骼肌颤栗
(2)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能促进棉纤维的产生,图2为棉纤维将要从棉花胚珠上产生时,无纤维棉花、普通棉花和优质棉花(棉纤维既长又多)胚珠表皮细胞中生长素的含量,则图中丙表示优质棉花.进一步研究发现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促进细胞内的转录过程.请设计实验验证这种作用机制.
①实验材料:培养液、普通棉花胚珠表皮细胞、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RNA测量装置.
②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证明)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促进细胞内的转录过程..
③实验思路:
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瓶,编号为A、B,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培养液普通棉花胚珠表皮细胞.
第二步:A瓶不做处理,B瓶加入适量生长素.
第三步:将A、B培养瓶放在培养箱中培养一段合适的时间.
第四步:测定A、B培养瓶细胞中RNA(mRNA)的含量,做好记录.
④实验结论:略.
⑤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生长素.

分析 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2、实验组:经过处理的组是实验组.对照组:未经过处理的组是对照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解答 解:(1)甲应该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组织细胞代谢,但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高了之后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正常人的血浆pH是7.35-7.45;抗体的作用机理是与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在寒冷环境中反射是冷空气→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全身骨骼肌颤栗,进而机体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丙中的生长素多,应是优质棉花.
②实验目的是验证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促进细胞内的转录过程.
③实验中遵循单一变量原则,B瓶中应加入适量生长素,对A、B瓶中的转录产物RNA进行测定.
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
故答案为:
(1)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  7.35-7.45;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冷空气→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全身骨骼肌颤栗 (2分)  
(2)优质
②验证(证明)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促进细胞内的转录过程.
③适量生长素  RNA(mRNA)  
 ⑤生长素

点评 本题考查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结合酶基因abl位于9号染色体上,表达量极低,不会诱发癌变.在慢性骨髓瘤病人细胞中,该基因却被转移到第22号染色体上,与bcr基因相融合.发生重排后基因内部结构不受影响,但表达量大为提高,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发生癌变.如图一表示这种细胞癌变的机理,图二表示基因表达的某一环节,据图回答:
(1)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据图一分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调控机制主要发生在[③]转录过程.
(2)图二表示图一中翻译过程,其场所是[⑦]核糖体.
(3)分析图二可见,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C,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之间的化学键的结构式是-NH-CO-.
(4)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决定,这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或:当某种氨基酸使用频率高时,几种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一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鲈鱼(主要捕食鱼类)濒临绝迹,此时湖中主要有浮游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捕食螺类和藻类)等生物.在保留或去除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藻类大量繁殖会降低湖泊下层光照强度,藻类与沉水植物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有分解者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该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放出CO2
(3)图中曲线C(填字母)代表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变化曲线为图中的D(填字母).
(4)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可采取重建鲈鱼种群(或适当增加鲈鱼数量)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
(5)从如图2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J,则最少需要藻类240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皮肤、肺和黏膜组织损伤或产生炎症时,产生并释放组织胺(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是(  )
A.血液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根据如图分析其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可表示细胞膜,且A面为细胞外侧
B.①②⑤的分布体现了膜的对称性
C.磷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在膜流动性及物质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D.若将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则③与水面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该过程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形成一条染色体.
(2)对图2甲细胞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3)乙图所示细胞含有0对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
(4)精子形成的场所是精巢,卵细胞形成的场所是卵巢,二者形成的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的区别是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C.它阐述了细胞是如何产生细胞的
D.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现有甲、乙两种二倍体纯种植物,甲植物的光合产量高于乙植物,但乙植物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相关性状均由核基因控制),现要利用甲、乙两种植物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下列技术可行的是(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获得符合要求的四倍体杂种植株
B.将乙种植物耐盐基因导入甲种植物的体细胞中,可培育出所需植株
C.两种植物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较快获得所需植株
D.诱导两种植物的花粉融合后培育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所需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福建三明市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

A.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B.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

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