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壁分离到一定程度后不再继续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因大量失水而死亡
B.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
C.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自由扩散
D.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减小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埃博拉病毒虽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体内也存在遗传物质 | |
B. | 原核生物有些是以 DNA为遗传物质,有些是以RNA为遗传物质 | |
C. | 细菌也有细胞壁,但其化学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 | |
D. | 蓝藻虽没有叶绿体,但其可进行光合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乙中雄激素是被定向运输到其靶细胞的 | |
B. | 若图甲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则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 |
C. | 人体内胰岛素进出细胞的方式与性激素进出细胞的方式不同 | |
D. | 雄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影响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下月考综合试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D.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周期缩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玉米和番茄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栽培植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将玉米和番茄分别培养在含Ca2+、Mg2+、Si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这三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1)
(1)吸收结果表明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性,这一特性与细胞膜上__________有关,植物吸收的Mg2+在叶肉细胞中主要用于合成__________。
(2)图二为夏季晴朗的某天,测定的玉米和番茄的净光合速率,请据图分析
①在11:00时,光照增强,温度过高,叶片气孔开度下降,作为光合原料之一的__________减少,导致番茄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与玉米相比,此时番茄叶肉细胞叶绿体中含量增加的是__________(H)、ADP、C3或C5).
②与11:00时相比,17:00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若持续用表中11:00对应的光照强度连续照射两种作物10分钟,则玉米积累的葡萄糖总量比番茄多__________mg/m2。
③生产实践中,农民常将番茄植株下部的老叶摘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下周考9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植物激素突变体是研究植物激素合成、代谢途径以及生理功能的重要实验材料.某课题组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分别喷施到5个不同突变体(生长速率分别为lg1.2,lg1.4,lg1.6,lg1.8,lg2.0毫米/7天)的矮生豌豆幼苗上,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图中设置③组的作用是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体外喷施______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对该激素生长反应越______(显著、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遗传性矮生植株体内缺少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下周考9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b状态转变为a状态
B.ad段表示在有酶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 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活化能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
D.曲线Ⅱ可表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该反应只能在细胞内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浙江嘉兴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A.基因型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1/4
B.乙图表示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二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
C.若丙图中5号女儿患单基因遗传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的基因型相同
D.从丁图可看出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宁夏育才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