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伴性遗传病。
(2)第I代将乙病基因传递给III—7与III—10结婚,生育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经检查III—11性染色体组成为XYY,III—11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第II代中的___________号个体减数分裂不正常所致。
【答案】乙 1/12 5
【解析】
根据图示分析可知,5号与6号均不患甲病,生出患甲病的女儿,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又由题干信息可知,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则乙病为伴性遗传病,又由3号和4号不患乙病,生出患乙病的7号,可推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1)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伴性遗传;
(2)由图中8号患甲病(aa),且7号患乙病(XbY)可推知,3号正常与4号(患甲病)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 可进一步推知7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Y;由9号个体两病皆患(aaXbXb),可推知5号(患乙病)与6号个体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可进一步推知10号个体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则III—7与III—10结婚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2/3×1/4=1/6,患乙病概率为1/2;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1/6×1/2=1/12;
(3)III—11性染色体组成为XYY,有两条Y染色体,故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第II代中的5号个体减数分裂不正常所致。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图1,a表示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 (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2,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 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 B.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 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D.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的生命活动依赖于细胞
C. 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临床上可利用噬菌体来抑制绿脓杆菌感染, 帮助严重烧伤病人度过感染关。 这是因为噬菌体是
A. 动物病毒 B. 植物病毒 C. 细菌病毒 D. RNA 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两种细胞中主要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甲没有核膜围成的细胞核,所以转录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
B. 乙细胞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要通过核孔才能进入细胞质
C. 两种表达过程均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由细胞质提供原料
D. 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个培养基用来培养大肠杆菌,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下列各项中,与这个培养基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A.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B. 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C. 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 D. 一片草原上的藏羚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周期性偏头痛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引起的遗传病,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几率应是
A.1/4B.3/4C.3/8D.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
(1)上述制备抗体1和2过程中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主要有___________。
(2)在制备抗体1的过程中,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抗原蛋白,一段时间后,从小鼠的_________(免疫器官)中获取B淋巴细胞,将获得的细胞与________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Y细胞。获得Y细胞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培养液中体外培养和_____________。
(3)抗体2制备过程中,将mRNA逆转录为cDNA再进行PCR扩增被称为RT-PCR技术,RT-PCR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_。将V1基因与普通质粒经某种限制酶切割连接并成功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后,发现仍有部分细胞不能表达出抗体2,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最好用____________ (用“1或2作答”)种限制酶切割V1基因与普通质粒。
(4)事实上,用上述方法生产的抗体1与抗体2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两者的空间结构往往不同,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