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1 | B. | 2 | C. | 3 | D. | 4 |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 解: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并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①错误;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和DNA彻底分离,因此该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②正确;
③噬菌体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③错误;
④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④错误;
⑤噬菌体能利用自身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体内的原料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⑤错误;
⑥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被离心到上清液,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⑥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过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肌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 | |
B. | 图中传出神经元为c1和c2 | |
C. | 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 |
D. | 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会引起屈肌和伸肌运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徐州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
(3)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图乙中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是用来培养 。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离心,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 中;若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离心,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 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含有15N的DNA分子有两个 | |
B. | 只含有14N的DNA分子占$\frac{15}{16}$ | |
C. | 复制过程中共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 | |
D. | 复制第5次时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 | |
B. | 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 |
C. | 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 |
D. | 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 |
B. | 突然增加CO2的供应量时②的相对含量会增加 | |
C. | 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 |
D. | ②不仅用于还原C3,还可用于矿质离子的吸收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