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过程中,存在错误的是
A.脂肪的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C.观察质壁分离: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观察有丝分裂:解离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两个实验:
(1)探究尿液中含不含葡萄糖;
(2)证明血液中存在葡萄糖。
现提供:葡萄糖、新取尿液样品、加有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的鸡血、清水、试管、离心机、三脚架、大烧杯、火柴、酒精灯、石棉网等。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 ,实验原理是 。
(2)实验(2)比实验(1)复杂,其原因是 。
(3)写出实验(2)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a.取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5 mL,用离心机离心(红细胞沉淀在底部),获得上清液。
b.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
c.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葡萄糖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
d.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刚配制好的 2ml。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
e.将试管 。实验过程中随时观察实验现象。
f.结果:
1号试管内 ,2号试管内 。
(4)写出实验(1)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化酶,多酚氧比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深鲜效果: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设计温度梯度:5℃、10℃、15℃、20℃、25℃、30℃。
②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
③选择同一品种、_____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_____组,每组数量_____,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2)请据右图分析实验结果:__________。
(3)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指出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_____。
(4)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__________。
(5)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如果在此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6)除上述温度、氧和机械损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果蔬保鲜效果,请提出两种相应的保鲜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8广东卷)(《生物技术实践》)
(1)②中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 作为碳源,②中不同浓度碳源的培养基 (A.影响;B.不影响)细菌的数量,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 法。
(2)④为对照,微生物在④中不生长,在⑤中生长,④与⑤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 ;使用 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为什么进行倒置培养?
(3)如何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
(4)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5.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中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____作为碳源。②中不同浓度碳源的培养基__________(A.影响;B.不影响)细菌的数量。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__________法。
(2)④为对照,微生物在④中不生长,在⑤中生长。④与⑤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__________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为什么进行倒置培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
(4)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