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利用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可以进行某些生理现象的观察和测量.下列属于这类运用的有(  )
①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伸缩性比较         
②判断细胞的死活
③估测某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④解释农业生产中一次施用化肥过多引起“烧苗“的原因.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专题:
分析:1.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解答: 解:①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所以质壁分离现象说明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伸缩性小,①正确;
②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是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所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②正确;
③质壁分离指的是植物细胞在高渗环境下,因水分从液泡中流失而出现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只要膜两侧存在浓度差,膜内高于膜外,植物细胞就可以渗透吸水,反过来细胞就会失水,如果两侧浓度相等,那就是渗透平衡,取决于浓度差,所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估测细胞液浓度的大小,③正确;
④质壁分离实验中如果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就会导致植物过度失水而死亡,所以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容易引起“烧苗”现象,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分析题意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是由一个基因构成的
B、基因与染色体无直接关系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与染色体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细胞分化过程的实质是(  )
A、DNA的复制并平均分配
B、产生控制新性状的基因
C、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
D、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校田径队员在训练过程中,队医对其血糖水平、体温、内环境pH值三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测量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三项生理指标中,均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排汗增加以加强散热,有利于维持体温稳定
C、HCO-3、HPO2-4等离子对维持血浆pH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D、运动强度不断加大,机体能够通过调节一直维持稳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被称之为相对性状.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皱粒与黄粒
B、水稻的抗病与不抗倒伏
C、小麦的有芒与抗病
D、棉花的短绒与长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  )
A、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都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C、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能为对方提供有用信息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单向传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实际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需要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再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即可得到人工种子
C、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脱除病毒,可以培养抗病毒植株
D、细胞产品的工厂化生产中,所培养细胞需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以恢复分裂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时期是(  )
A、减Ⅰ前期B、减Ⅰ中期
C、减Ⅱ后期D、减Ⅱ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mRNA分子的序列为“…A-C-G-U-A-C-A-U-U…”,根据如表推测,由该mRNA分子编码肽链的氨基酸顺序是(  )
密码子AUUACGUAC
编码的氨基酸异亮氨酸苏氨酸酪氨酸
A、异亮氨酸一苏氨酸一酪氨酸
B、酪氨酸一苏氨酸一异亮氨簸
C、苏氢酸一异亮氨酸一酪氨酸
D、苏氨酸一酪氨酸一异亮氨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