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最终达到c
B、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b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
1
5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专题:
分析:分析图,图示表示松鼠的进化过程,先了解a、b、①②②③④⑤⑥各代表了什么.其中a表示地理隔离,这可以阻断种群中的基因交流;b表示自然选择过程;c表示生殖隔离,这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①~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之后联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析.注意突变、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机制.新物种的形成标志是生殖隔离.
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则a的基因频率为5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5%,Aa的基因型频率为5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5%.假设开始松鼠的种群数量为100只(AA为25只、Aa为50只、aa为25只),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AA的数量为30只,Aa的数量为60只,aa的数量为20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60+20×2)÷(30×2+60×2+20×2)≈45.45%,约为
1
5
解答: 解:A、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往往要先经历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但不一定都是这样,A错误;
B、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性,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
C、b表示自然选择,其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正确;
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
1
5
,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物种形成的机制相关内容,同时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力,并能对图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夫妇妻子表现型正常,丈夫为色盲患者,生下一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C、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或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一个
 
,其数量增长有什么特点?
 

(2)A-B,由于
 
,种群增长不明显.
(3)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
 
加剧,以及该种群的捕食者增加,导致该种群的
 
降低,
 
增加,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4)EF段表示稳定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
 
,种群数量
 
,该岛屿上环颈雉的最大数量为
 
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9世纪末,E?Overton等科学家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了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
A、糖类和脂质
B、糖类和蛋白质
C、蛋白质和脂质
D、蛋白质和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与体温调节有关的问题:
(1)人患感冒会出现发烧、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
 
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定的集中体现.
(2)试列举发烧现象产生时,细胞中线粒体释放的能量与抵御病原体攻击有关的三种特殊作用:
 
 
 

(3)在发烧期间,产热部位主要是机体的
 
,此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
 
激素间接控制而增加.
(4)在寒冷条件下,由于寒冷的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从而使皮肤起鸡皮疙瘩,其反射弧为
 

(5)若破坏小鼠的下丘脑,与正常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还能直接观察到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
 
(答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B、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C、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D、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山羊的白毛(B)对黑毛(b)是显性.黑毛山羊由于符合“黑色食品”这一传统的饮食观念而在市场上卖价更高.某养殖业主低价引进多对杂种白毛山羊(有公羊、母羊),欲利用这些杂种白毛山羊培育出一群黑毛山羊用于饲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山羊的白毛与黑毛是一对
 
(相对、相同)性状.
(2)请在如图中完善该育种方案的遗传图解

(3)当子代中出现了黑毛山羊(有公羊、母羊)后,欲尽快培育出更多的黑毛山羊,更好的育种方案是
 
(将子代中黑羊与黑羊交配、将子代中白羊与黑羊交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分离后的S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外壳与R型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不死亡,从其体内分离出来的仍是R型肺炎双球菌;将分离后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则小白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来了S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以上实验说明了(  )
A、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可以相互转化
B、S型细菌的蛋白质外壳可诱导R型细菌转化为S型
C、S型的DNA可诱导R型转化为S型,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S型的DNA可使小鼠致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多,石油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了筛选出分解石油烃能力更强的微生物,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请回答与此筛选过程有关的问题:
(1)一般来说,微生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
 
 源、
 
源、水、无机盐等.
(2)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一般要从土壤中分离,获取土壤样品的取样地点最好选在
 

如图为获取土壤样品后的培养研究过程:土壤样品

(3)为了能有效地分离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过程①一④所用培养基,其成分的特点是
 
,从而有利于
 
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样的培养基可称做
 
培养基.
(4)④中的培养基从物理特征看属于
 
培养基,这可以通过往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
 
来实现,对④进行接种常采用的两种方法分别是
 
 

(5)若发现在⑤中无法区分菌落,可以将③中取出的菌液
 

(6)在实验室应采用
 
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
 
条件下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