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及胎儿Ⅲ1(羊水细胞)的DNA经限制酶MspⅠ消耗,产生不同的片段(kb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1、Ⅱ1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
(2)依据cDNA探针杂交结果,胎儿Ⅲ1的基因型是Aa,Ⅲ1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frac{279}{280}$
(3)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46.67倍
(4)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Ⅱ2和Ⅱ3色觉正常,Ⅲ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Ⅲ1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AaXbY,若Ⅱ2和Ⅱ3再生一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PKU患者的概率为$\frac{1}{3360}$.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1为患病女孩,而其父母正常,说明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Ⅱ1、Ⅱ2、Ⅱ3、Ⅲ1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Aa.

解答 解:(1)由于Ⅱ1为患病,且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其基因型为aa.由于Ⅰ1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Aa.
(2)依据cDNA探针杂交结果,胎儿Ⅲ1的基因型是Aa.Ⅲ1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由于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frac{1}{70}$×$\frac{1}{4}$=$\frac{279}{280}$.
(3)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型正常,其基因型为AA或Aa,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frac{2}{3}×\frac{1}{70}×\frac{1}{4}$;又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frac{1}{70}×\frac{1}{70}×\frac{1}{4}$.因此,前者是后者的$\frac{2}{3}×\frac{1}{70}×\frac{1}{4}$÷$\frac{1}{70}×\frac{1}{70}×\frac{1}{4}$=140÷3=46.67.
(4)根据Ⅱ2和Ⅱ3色觉正常,Ⅲ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Ⅲ1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AaXbY,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若Ⅱ2和Ⅱ3再生一正常女孩,其基因型是$\frac{2}{3}$Aa、$\frac{1}{2}$XBXb.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PKU患者的概率为$\frac{2}{3}×\frac{1}{70}×\frac{1}{4}$×$\frac{1}{2}×\frac{1}{4}$=$\frac{1}{3360}$.
故答案为:
(1)Aa、aa
(2)Aa    $\frac{279}{280}$
(3)46.67
(4)AaXbY     $\frac{1}{3360}$

点评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视野内观察到最多的是下图中的(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有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交配,F2中出现6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frac{1}{3}$.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显性;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隐性.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提前终止或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甲表示利用溶液培养法栽培某植物的简图,图乙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放射性32P标记培养液中的KH2PO4,则一段时间后在叶肉细胞中能够检测到放射性的结构或物质有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用序号表示)

A.核糖核酸

B.脂肪

C.ATP

D.高尔基体

E.核糖

(2)若甲装置不通气,则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叶片发黄(此时培养液中不缺Mg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正常通气状况下,当植物缺乏Mg2+时,图乙中曲线b点位置应 (填“左移”、“右移”或“不变”)。

(3)在曲线a点,该植物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

(4)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乙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的30℃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点 (填“上移”、“下移”或“不动”),

b点 (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d点 (填“上移”、“下移”或“不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正常情况下,下列四个图若改变自变量或因变量,则曲线变化最小的是

A.图①将“光照强度”改为“温度”

B.图②将“胰岛素相对含量”改为“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

C.图③将“染色体数目”改为“DNA含量”

D.图④将“酶活性”改为“有氧呼吸释放CO2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分的归类,错误的是

A.细胞代谢废物类:尿素、二氧化碳等

B.有机大分子类:血浆蛋白、呼吸酶等

C.免疫物质类:抗体、淋巴因子等

D.营养小分子类:葡萄糖、氨基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若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经过充分的搅拌后,下列能正确反应其分布的图象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