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以下家系图中肯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A
【解析】
“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则“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为隐性;再依据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结合系谱图中的亲子代的表现型,明辨致病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若无上述规律,则根据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及规律分别加以讨论。
①中有1家庭双亲均正常,女儿患病,据此可推知:该病肯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②中1家庭的父亲患病,女儿均患病,而1患病女儿与正常男性组建的家庭中女儿正常、儿子患病,说明该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③系谱图中有1家庭的双亲均正常,儿子患病,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④中患病的父亲所生儿子均患病,说明该病最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D错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使突触后膜电位差增加
C. γ﹣氨基丁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
D. 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一致,均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研究中,有如下的实验过程或理论解释。
Ⅰ.图一是关于肺炎双球菌R型菌的转化过程图:据研究,并非任意两株R型菌与S型菌之间的接触都可发生转化,凡能发生转化的,其R型菌必须处于感受态,产生一些感受态特异蛋白,包括膜相关DNA结合蛋白、细胞壁自溶素和几种核酸酶。
Ⅱ.图二是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试验过程图
Ⅲ.图三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检测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步骤 是将S型菌加热杀死的过程,S型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a)在 酶的作用下水解,另一条链(b)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菌细胞内。完成步骤④后,这条链(b)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形成 (填“单”或“双”)链整合进R型菌的DNA中,这种变异属于 。
(2)图二中,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
(3)图三中所示实验中,以噬菌体为研究材料,利用 的技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DNA和蛋白质的位置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填整数)分钟后的曲线变化基本上可说明 DNA与蛋白质实现分离 。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这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A. 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 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 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有纤毛可以运动
D. 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鲜种子晒干过程中,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
B. 磷脂参与构成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中心体等
C. DNA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其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
D. 无机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细胞染料,几乎不损伤细胞
B. 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
C. 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蓝绿色
D. 藓类叶片可直接做成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下列物质运输过程利用该方法进行的是( )
A.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B. 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C. O2进入肝细胞 D. K+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