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省高二下期末生物二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可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获得。流程如下:
(1)htPA基因与载体用_________切割后,通过DNA连接酶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插入受体细胞DNA,可采用______技术。
(2)为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要对供体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__________。采集的精子需要经过__________,才具备受精能力。
(3)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为了获得母羊,移植前需对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的胚胎进行__________。利用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可获得多个转基因个体,这体现了早期胚胎细胞的__________。
(4)若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检测到__________,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校共有学生1600人,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6.8%,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则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 )
A.120 B.119 C.64 D.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5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研究人员以野生型玉米幼苗(脱落酸水平正常)和突变型玉米幼苗(脱落酸缺陷型)为材料,测量玉米的茎和根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脱落酸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 的作用。
(2)由图可知,在水分适宜条件下,脱落酸促进 ;在缺水条件下,移栽更容易成活的是
型玉米幼苗。
(3)研究表明,在缺水条件下,野生型玉米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明显低于突变型玉米幼苗,其原因是 ,导致CO2吸收减少,限制了植物光合作用的 过程的进行。
(4)研究人员通过育种获得了野生型和突变型玉米种子,在生产实践中,用 (激素)处理 型玉米种子,更能提高其萌发率,以适应干旱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5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5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MHC复合体仅分布于处理过病原体的巨噬细胞的膜表面
B.B淋巴细胞只要在接受了相应抗原的刺激后就会分泌特异性抗体
C.同一个体内不同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能识别不同的抗原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不同有关
D.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抗原-MHC复合体,而成熟的B淋巴细胞则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二5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是由20%蛋白质和80%RNA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这种酶相同的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C.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D.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一5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研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如下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强度为0~a时,适当提高CO2浓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有促进作用
B.光强度超过a时,造成曲线II和Ⅲ光合速率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C.曲线 I、II、III表明,光合速率受光强度、温度和CO2浓度的综合影响
D.曲线I、II、III表明,改变温度和CO2浓度对植物的光饱和点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影响人体内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速率的因素有
A. 血氧饱和度
B.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
C. 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数量
D. 细胞内葡萄糖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