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组别 | 亲本 | F1表现型及其数量 |
甲组 | 灰茎圆叶(♀)×绿茎细叶(♂) | 78株灰茎圆叶、84株灰茎细叶、80株绿茎圆叶、81株绿茎细叶 |
乙组 | 灰茎圆叶 | 全为灰茎圆叶 |
分析 由题意知,乙组实验,灰茎圆叶相互交配,子代都为灰茎圆叶,说明灰茎圆叶是纯合子,甲组实验,该灰茎圆叶与绿茎细叶杂交,后代灰茎圆叶:灰茎细叶:绿茎圆叶:绿茎细叶≈1:1:1:1,相当于相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绿茎细叶产生比例是1:1:1:1的四种类型的配子,因此绿茎细叶是杂合子,基因型是AaBb,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灰茎绿叶的基因型是aabb.
解答 解:(1)由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为绿茎细叶、aabb个体表现为灰茎圆叶,所以绿茎对灰茎是显性、细叶对圆叶是显性;由分析可知,控制该植物的茎色、叶型的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能独立遗传.
(2)甲组实验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绿茎圆叶的基因型是Aabb,乙组灰茎圆叶的基因型是aabb,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1:1,分别表现为绿茎圆叶、灰茎圆叶.
(3)甲组中,父本绿茎细叶产生配子的类型是AB:Ab:aB:ab=1:1:1:1,由于干旱条件下基因型为aB、ab的花粉授粉成功率都只有其它花粉的$\frac{1}{5}$,因此可以授粉的花粉比例是AB:Ab:aB:ab=5:5:1:1,杂交子代AaBb:Aabb:aaBb:aabb=5:5:1:1,分别表现为绿茎细叶、绿茎圆叶、灰茎细叶、灰茎圆叶;因此经过长期自然选择植物会向着绿茎的方向发展.
(4)由题意知,白眼雌性和红眼雄性的基因型分别是XrXr、XRY,二者杂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是XRXr、XrY,F1出现了一只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白眼雌性,如果异只发生在双亲的一方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原因是在父方形成精子时,X染色体缺失了含R基因的片段,形成了X染色体上不含R基因的精子.
故答案为:
(1)绿茎、细叶 能
(2)绿茎圆叶:灰茎圆叶=1:1
(3)1:1:5:5 绿茎
(4)在父方形成精子时,X染色体缺失了含R基因的片段,形成了X染色体上不含R基因的精子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果蝇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FT的信号蛋白能通过植物体韧皮部的汁液传送到生长点,促使植物开花。合成FT的场所及组成FT的基本单位分别是
A.叶绿体、葡萄糖 B.线粒体、氨基酸
C.核糖体、氨基酸 D.核糖体、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表现为败育的个体的基因型有BBee、Bbee、bbee | |
B. | BBEE和bbEE杂交,F1自交得到F2中可育个体占$\frac{1}{4}$ | |
C. | BbEe的个体自花授粉,子代变现型为野生型:双雌蕊:败育=9:3:4 | |
D. | BBEE和bbEE杂交,F1自交得到F2中与亲本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frac{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编号 | 总株数 | 可育:不育 |
1 | 35 | 27:8 |
2 | 42 | 32:10 |
3 | 36 | 27:9 |
4 | 43 | 33:10 |
5 | 46 | 35: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玉米秸秆预处理后,最好选用非酶法处理,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 |
B. | 从生物体提取出的酶首先要检测酶的活性,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 | |
C. | 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反复利用,可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 | |
D. | 生产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无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 |
B. | 治理雾霾,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协调与平衡原理 | |
C. | 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 |
D. | 人体吸入颗粒物引发的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