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
C.集气管中的气体都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stackrel{酶}{→}$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解答 解:A、酒精发酵过程中,开始时,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加快,后来保持相对稳定,最后由于营养物质逐渐被消耗等原因,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减慢,A错误;
B、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B错误;
C、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错误;
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醋酸菌大量繁殖所致,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掌握果酒和果醋发酵装置,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器中的中心体中不含有磷脂成分
B.脂肪是既能贮能又具有保温作用的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维生素D和性激素属于脂质类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由英国科学家虎克创立
B.显微镜的发明为细胞学说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
C.施莱登和施旺都认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D.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在继承与修正中前进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图1的C~D段
B.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
C.图中BC段表示DNA正在复制
D.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位于CD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对下列几项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给马铃薯叶片标记C6H1218O6,马铃薯块茎有可能产生含18O的C2H518OH
B.用H218O浇灌一密闭容器中的植物,给与一定光照,容器中可能有C18O2
C.小白鼠吸入18O2后最先出现含18O的物质是H218O
D.水稻标记14C6H12O6,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有可能出现14C2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可在每天的不同时间从培养瓶中吸出等量的培养液进行目测计数
B.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必要时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二位且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宫颈癌与HPV(人乳头瘤病毒,一种DNA病毒)的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雷公藤红素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的新型抗癌药物,水溶性差(必须用DMSO作为溶剂溶解).
(1)宫颈癌的早期检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HPV病毒感染检查.TCT检查即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出现角化细胞或凹空细胞,因为癌细胞具有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特点;HPV病毒感染检查即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方法,观察是否出现杂交带,确定是否感染HPV病毒;
(2)为了探究雷公藤红素的抗癌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将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接种于动物细胞培养液后置于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用胰蛋白酶处理,得到细胞悬浮液用于实验.用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处理HeLa细胞,对照组添加等量的DMSO,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期取样并测定细胞数量的相对值,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雷公藤红素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随雷公藤红素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10?M的剂量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最为显著.
(3)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雷公藤红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由图2可知,经雷公藤红素处理后,HeLa细胞处于S和G2期的含量明显增多,说明雷公藤红素的作用可能是能够抑制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的合成(能够抑制细胞分裂);

②测定HeLa细胞在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处理后的凋亡情况,结果如表:
雷公藤浓度(?M)02.5510
凋亡率(%)4.287.2237.334.8
Bax蛋白含量+++++++++++
Bcl-2蛋白含量++++++++
由表格数据可知,雷公藤红素可以诱导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Bax蛋白表达量和抑制Bcl-2蛋白表达量实现.
(4)研究还发现经雷公藤红素处理后,癌细胞中产生更多的乳酸,导致对丙酮酸的消耗增加,相应地进入线粒体(细胞结构)的丙酮酸减少.处理后HeLa细胞的相关结构受损,所以无氧呼吸作用增强,有助于弥补能量供应的不足,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图示为一个细胞周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甲时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甲→乙时期,染色体和DNA数目不变
C.图中甲→乙→甲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
D.图中乙→甲→乙的过程是一个细胞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不抗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Ⅰ,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2)图中①和④基因组成分别为DT和ddTT.
(3)(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花药离体培养;(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
(4)(五)过程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frac{1}{3}$;如果让F1按(五)、(六)过程连续自交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