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解析】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04h内,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而原生质体体积增大,是由于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所致,A错误;在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物质A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断失水,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不相等,B错误;在23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增大,则是因为随着物质A不断被细胞吸收,使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渗透吸水所致,C正确;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细胞失水,此时A溶液渗透压>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错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 a 代表麦芽糖酶
B. 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 5℃,f 点都将下移
C. 限制 f~g 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
D. 用斐林试剂可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按下图甲中表格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统计起始酵母菌数,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同一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振荡摇匀,目的是_________。
(2)在计数室,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_____(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3)若在25×16规格的血球计数板中,统计到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方格)对应的酵母菌为48个,则1 mL混合样液中含有酵母菌约为_________个。
(4)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显微镜计数时,看到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则应当将样液适当_________后再计数。
(5)为了使计数的数值精确,计数前在培养液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一种大分子染料),则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__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6)操作规范,计数正确,得到了图乙的曲线结果,则曲线①数值比曲线②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用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A.大肠杆菌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人的肝细胞 D.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甲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甲中的___________调控。
(3)图甲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乙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可根据细胞结构的特点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B. 所有生物都具有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膜结构
C. 大肠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内都含有可形成肽键的结构
D. 蛙成熟红细胞中的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均不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