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是显性,长翅(B)对残翅(b)是显性.现有红眼长翅雌果蝇和红眼长翅雄果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表现型
子代
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
雄性$\frac{3}{8}$$\frac{1}{8}$$\frac{3}{8}$$\frac{1}{8}$
雌性$\frac{3}{4}$$\frac{1}{4}$00
(1)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BbXAY.
(2)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是BXA、bY或bXA、BY.
(3)若对雌性亲本测交,所得子代雌雄个体的数量比为1:1,子代雌性个体中与雌性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子代总数的$\frac{1}{8}$.
(4)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自然界中获得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现任意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请你根据下列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雌雄亲本中的显性性状.
①若子代果蝇只出现一种性状,则亲本中雌性果蝇的性状为显性;
②若子代雌、雄果蝇都出现两种不同的性状,且比例各为1:1,则亲本中雌性果蝇的性状为显性;
③若子代雌、雄果蝇分别只有一种性状,且性状不同,则亲本中雄性果蝇的性状为显性.

分析 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中:雌果蝇的长翅:残翅=3:1,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说明控制果蝇的灰身和身上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对残翅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Bb×Bb;雌果蝇中只有红眼,没有白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说明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所以对于2对性状来说,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

解答 解:(1)由题意知,长翅果蝇与长翅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残翅,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为Bb×Bb;红眼果蝇与红眼果蝇交配,后代雄果蝇存在红眼和白眼,雌果蝇只含有红眼,说明控制果蝇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雌果蝇是杂合子,因此杂交组合为XBXb×XBY,所以雌雄亲本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
(2)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Y,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的基因型是2种,BXA和bY两种或者BY和bXA两种.
(3)若对雌性亲本测交,即BbXAXa×bbXaY,所得子代雌雄个体的数量比是相等的,基因型为雌性:BbXAXa、BbXaXa、bbXAXa、bbXaXa,雄性:BbXAY、BbXaY、bbXAY、bbXaY,子代雌性个体中与雌性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BbXAXa)占子代总数的$\frac{1}{8}$.
(4)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自然界中获得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现任意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请你根据下列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雌雄亲本中的显性性状.
①由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亲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代果蝇均含有雌性果蝇的染色体,即携带相应基因,因此若子代果蝇只出现一种性状,则亲本中雌性果蝇的性状为显性;
②若子代雌、雄果蝇都出现两种不同的性状,则母本为杂合子,测交后发生1:1的性状分离,则亲本中雌性果蝇的性状为显性;
③若子代雌、雄果蝇分别只有一种性状,且性状不同,则亲本均为纯合子,并且母本必须为隐性纯合子,则亲本中雄性果蝇的性状为显性.
故答案为:
(1)BbXAXa  BbXAY   
(2)BXA、bY或bXA、BY   
(3)1:1  $\frac{1}{8}$
(4)①雌    ②雌   ③雄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伴性遗传概念、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的理解,根据子代表现型在雌雄个体间的比例判断性状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的遗传的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遗传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二硫键“-S-S-”是蛋白质中链接两条肽链之间的一种化学键,如图是由280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决定

B. 该蛋白质完全水解需要277个水分子

C. 该蛋白质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羧基

D. 该蛋白质至少含280个氨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应用其功能联系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其分泌相应激素的量增加,进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中任一腺体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测定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鉴别病变的部位.甲、乙、丙三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当给三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如表: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
注射前注射后
健康人<1010~40
<1010~40
10~40>40
<10<10
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后,三人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不同,由此可以推测甲、乙、丙发生病变的部位分别是下丘脑、甲状腺、垂体.
(3)当健康人长期摄入碘过量时,高碘会抑制钠-碘载体的活动,使碘向甲状腺细胞内转运减少,造成细胞内碘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甲状腺肿大(萎缩或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分析多肽E和多肽F(均由一条肽链组成)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
元素或基团CHON-NH2-COOH
多肽E201348625332
多肽F182294555461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两种多肽的结构肯定是不同的
B.多肽E的氨基酸数目多于多肽F
C.多肽E的氨基酸数目小于等于51个
D.构成多肽F的氨基酸中,有1个氨基酸含有2个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请根据下列材料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1: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甲图简要表示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细菌的作用部位或作用原理,如甲图中①~⑤所示.
材料2: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取得突出成就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绘制的核糖体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新型抗生素的研制,以减少患者的病痛和拯救生命.
(1)甲图中结构P是基因工程中的常用工具,常可作为发挥重要作用,其化学本质是DNA.
(2)青霉素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这种抗生素的作用原理与甲图中①的作用类似,即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抑制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形成.抗生素的滥用往往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其实质是抗生素的定向选择导致菌群中抗抗生素基因频率增加.
(3)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使抗生素的疗效明显降低.基于对细菌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科研人员研制出新型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在细菌中的作用机理类似甲图中⑤(填写数字序号),即通过影响细菌遗传信息表达中的过程,达到杀菌或抑制效果.
(4)欲比较几种新型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有人进行如下实验:取适宜浓度的大肠杆菌菌液0.1ml,用涂布(平板)法使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分布,之后将浸有等量不同抗生素的圆形纸片贴于培养基表面,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判断A~D四种抗生素中A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最有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在它们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B.图甲中的[H]来自水的光解,图乙中的[H]丙酮酸的分解
C.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D.影响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光和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
①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②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③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细胞壁
④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相似.
A.1项B.2项C.3项D.4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 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