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如图表示的是(  )
A、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C、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专题:
分析:据图分析,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在一定范围内,纵坐标随横坐标的增加而增加,当超过一定的值,纵坐标不再随横坐标的增加而增加.
解答: 解:A、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应该是2n→4n→2n,A错误;
B、酶量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受到酶数量和酶活性的限制,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不断增加,B错误;
C、光合速率与CO2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其中曲线与横坐标交点处表示二氧化碳的补偿点,C正确;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呈“J”型曲线,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该曲线的还有: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其稳定性也逐渐升高后趋于平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平板划线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
B、灼烧接种环后,要立即用接种环接种
C、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D、接种前,要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一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
B、“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C、所有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
D、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暗反应中不需要ATP参与反应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合成有机物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
D、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能为病毒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研究根系低氧环境对网纹甜瓜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生长健壮的甜瓜幼苗,随机分为A、B、C三组,进行无土栽培.
②A、B、C三组根系供氧浓度分别为21%、10%、5%,其它栽培条件都相同.
③持续供氧处理后的10天、20天、30天,测定各组根系的呼吸作用速率、根细胞苹果酸脱氢酶(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活性、乙醇脱氢酶(无氧呼吸有关的酶)活性、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等生理指标,部分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SP-2溶氧测定仪可精确测定溶液中溶解氧的变化值.如要利用SP-2溶氧测定仪测量叶片光合速率,可将叶片剪成1×1cm2后沉入缓冲液中,在一定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测得缓冲液中溶解氧的单位时间增加值即为叶片的
 
速率,若要获得叶片的真光合速率,要先测量叶片的
 
速率,具体做法是要在一定温度和
 
条件下测量缓冲液中溶解氧的减少值.为排除叶片组织中原有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叶片要先进行
 
处理.
(2)图甲表示利用SP-2溶氧测定仪测得根系呼吸速率的果.图乙表示植株根细胞内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变化,该酶所催化的反应行的场所是
 
.结合图甲、乙分析,在低氧环境,根系两种呼吸类型的细胞速率变化是
 
,实验中还测量30天后各组植株的干重和果实含糖量变化,发现10%、5%低氧处理植株的干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原因是
 
.从而使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减少.
(3)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
 
 
.大田种植甜瓜时,“正其行,通其风”的只要目的是通过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甲是叶绿体结构模式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成嵴而增大
B、乙图所示的结构来自甲图中的③
C、③中的叶绿素在液泡中也有
D、ATP的合成场所是④,分解场所是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真核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简单概念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填名称)为细胞的“边界”,其中功能上具有
 
性,因而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C]所在的结构被比喻为细胞的大脑,这是因为它是
 
的控制中心.
(3)若用
 
14
 
C标记环境中的CO2,一段时间后,发现[D]中首先出现
 
14
 
CO2.则在[D]中膜结构上进行的过程是
 
 
14
 
C在[D]中转移途径是
 
14
 
CO2
 
→(
 
14
 
CH2O).
(4)[F]为细胞内最丰富的膜结构,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F]产生的囊泡需转移至[G]并与之融合,[G]代表的细胞器是
 
,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其突变性状是由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
性别野生性状突变性状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
雄株M1M2Q=
M 2
M 1+M 2
雌株N1N2P=
N 2
N 1+N 2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
1
2
1
2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织液中的氧气不能进入淋巴
B、组织液的成分不断变化,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