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具有很大的联系,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有关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正常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为(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另一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为(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则此突变类型一定为增添或缺失一个碱基对所致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最终结果是产生的配子一半不正常.这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变异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突变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促使着生物进化
D.海洋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条件比较稳定,生物变异的频率大大低于陆地,所以生物进化速度较慢

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若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则可能会引起某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但若发生增添或缺失,则可能会导致多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正常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为(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另一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为(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则此突变类型可能是增添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所致,A错误;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最终结果是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其中有2个配子都少一条染色体,另外两个配子都多一条染色体),这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变异,B错误;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突变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但不是定向改变,自然选择才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错误;
D、海洋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条件比较稳定,生物变异的频率大大低于陆地,所以生物进化速度较慢,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突变、细胞的减数分裂、生物进化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及类型;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种类B.物种组成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分解者的种类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新鲜种子和干种子经烘烤,在干试管壁上均可见小水珠,其水分在鲜种子和干种子中主要分别是(  )
A.自由水和自由水B.自由水和结合水C.结合水和自由水D.结合水和结合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面不能用于提取芳香化合物的是(  )
A.真菌B.杏仁C.橘皮D.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
A.家兔B.鱼类C.鸟类D.草履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观察羊的毛色遗传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毛色的显性性状是白色色,隐性性状是黑色色.
(2)白毛羊与白毛羊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白毛羊(白毛羊、黑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会、不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的马尾松苗、小马尾松、大马尾松组成一个(  )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B.次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
D.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实验小组为探究pH(3~11)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见图1,反应瓶的上壁贴上浸有鸡肝研磨液的滤纸片,瓶底加入2mL的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和2ml缓冲溶液;当将反应瓶翻转180°时,H2O2缓冲溶液将与滤纸片接触,两者反应后产生气体.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并记录量筒中气体的体积.按照以上方法,该小组共进行了5组实验,结果如下:
编号12345
H2O2溶液体积2mL2mL2mL2mL2mL
缓冲溶液pH357911
瓶中滤纸片数目l2345
单位时间氧气释放量a mLb mLc mLd mLe mL
(1)反应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配平反应式是2H2O2→2H2O+O2.缓冲溶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5组实验之间形成对照.
(2)该小组的实验设计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将其改正:将各组滤纸片数目改为相同即可.
(3)改正错误后,该小组将实验结果绘成了曲线图,请你在下面的坐标中(图2)绘出最可能的曲线形状.

由此得出实验结论:H2O2酶的最适pH是7,在最适宜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变性失活
(4)如果该小组的装置和操作方法都没有问题,H2O2溶液中含有的H2O2浓度也足够,而且温度适宜,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5组H2O2溶液与滤纸片接触后都不发生反应,请你推测一个可能的原因肝脏不新鲜导致细胞中的酶已失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