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如图一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甲乙代表生物膜的成分,abcd代表被转运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率(纵坐标)随环境中O2浓度(横坐标)的变化.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很多研究结果都能够有力地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理论.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分子.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其对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对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载体蛋白的活动.
(4)图二与图一中的④(填序号)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载体蛋白数量有限.
(5)柽柳是泌盐植物,其叶子和嫩枝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为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C6H12O6的溶液中进行培养.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完全抑制呼吸.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C6H12O6的吸收速率.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a.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b.若乙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分析 1、据图一分析,①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②、③过程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④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2、分析图二,AB段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增加;BC段由于载体的数量有限,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该种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解答 解:(1)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说法充分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甲]磷脂分子,因为磷脂分子为脂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
(2)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因为据图知其运输过程需要蛋白质,但不需要能量.
(3)细胞膜上不同离子和分子的载体种类不同,故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乙载体蛋白活性,影响心脏对Ca2+的吸收.
(4)图乙的运输方式中需要能量,表示主动运输;与图甲中④的代表的方式一致.图中曲线出现BC段氧气浓度增加,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数量有限.
(5)①b.根据实验目的,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是否需要ATP,故ATP(细胞呼吸条件)为自变量,吸收速率为因变量.故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抑制细胞呼吸.
②a.若两组植株对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都不需要ATP,为被动运输.b.若两组植株对K+的吸收速率表现为甲组明显大于乙组,则说明需要ATP,为主动运输.
故答案为:
(1)[甲]磷脂分子         (2)协助扩散         (3)[乙]载体蛋白
(4)④载体蛋白数量有限
(5)①b.完全抑制呼吸     ②a.被动运输       b.小于  主动运输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理解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三5月高考冲刺卷3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乳腺上皮细胞在孕晚期数量增加,在停止哺乳后数量减少。当向体外培养乳腺组织的培养液中加入泌乳素后,激活细胞质基质中的受体,乳腺组织合成的酪蛋白的量增加了20 倍。测定乳腺组织中RNA的半衰期(半数 RNA降解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据此作出的推理不正确的是

A.泌乳素通过提高酪蛋白基因的转录效率来促进细胞合成更多酪蛋白

B.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在人体生命活动的不同阶段有所差异

C.mRNA 半衰期较短,有利于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的调控

D.用标记的酪蛋白基因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可检测酪蛋白m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三下第四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能合成白介素2(IL~2)。该蛋白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但在体内易被降解。研究人员将IL-2基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基因拼接成一个融合基因,并在酵母菌中表达,获得具有IL-2生理功能、且不易降解的IL-2-HSA融合蛋白。其技术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为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通常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为保证营养充足,通常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_____;除提供适宜培养温度和pH外,还需适宜气体环境,通常将培养皿置于含_____的混合气体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2) 图中②表示________过程,图中③表示________过程。

(3) 表达载体1中的位点________,应为限制酶BglⅡ的识别位点,才能成功构建表达载体2。表达载体2导入酵母菌后,融合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与IL-2蛋白对应的碱基序列不能含有________(起始、终止)密码子,才能成功表达出IL-2-HSA融合蛋白。

(4)应用____________杂交技术可检测酵母菌是否表达出IL-2-HSA融合蛋白。IL-2-HSA融合蛋白从酵母菌细胞中排出,需要酵母菌细胞中_________(细胞器)的加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的一些生理特征,研究人员做了一系列的相关实验。下图是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的其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a~b段可以看出,限制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对类胡萝卜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i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为0.6μmol·m-2·s-1,则g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速率为_______________μmol·m-2·s-1。

(4)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置换。在用该植物的绿叶做“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_____的颜色相似,呈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5)该植物收获后的果实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进行催熟。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例为1:3.1:11,研究者用生长素处理该植物细胞后,细胞内这些物质含量比例变为1:3.1:21.7。据此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染色体交叉互换现象具有多样性,对下图中①至③的染色体交叉互换的解释,正确的是(  )
A.①发生易位,③发生重组B.②发生易位,③发生倒位
C.①发生重组,②发生易位D.②发生倒位,③发生重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甘蓝是我国各地的重要蔬菜之一,请分析回答以下有关甘蓝的问题.
(1)甘蓝的基生叶顶端圆形,边缘有波状锯齿,上部茎生叶长圆状卵形,两类叶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有些甘蓝品种的叶片变为紫红色,此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可能是基因突变.
(2)甘蓝花序的正常和异常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显性植株X自交,F1表现为约$\frac{1}{2}$的正常花序和$\frac{1}{2}$的异常花序;取F1正常花序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异常花序植株.由此推断花序正常时显性性状,植株X自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原因是含有正常花絮(显性)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异常花序(或隐性)基因的花粉可育.
(3)研究发现野生型甘蓝能产生一种抗烂根的化学物质M.现用两个无法产生M 的纯种(品系甲和品系乙)及纯种野生型甘蓝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
组别亲本组合F1F2
品系甲×野生型都能合成M只有$\frac{3}{4}$能合成M
品系乙×野生型不能合成M只有$\frac{1}{4}$能合成M
品系甲×品系乙不能合成M只有$\frac{3}{16}$能合成M
研究表明,决定M产生的基因A对a为显性;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其中一个基因的表达能抑制M的产生(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①据以上信息判断,能够抑制M产生的基因是B(填“B”或“b”),品系甲的基因型是aabb.
②第Ⅲ组F2不能合成M的个体中,与品系乙基因型相同的占$\frac{1}{13}$.
③研究发现,抑制M 产生的基因(B或b)的表达产物会进入细胞核中,阻碍A基因表达的转录阶段,导致M物质不能合成.
(4)在群体中发现有一变异个体,其基因组成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变异能(填“能”或“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若该个体能正常繁殖,子代能正常发育,则该个体测交后代中能合成M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下丘脑与人体内许多生理活动的调节密切相关.图中甲、乙、丙表示下丘脑的某些区域,A、B、C表示不同的调节途径.请据图作答:

(1)当血糖升高时,下丘脑通过A(填图中字母)途径释放作用于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2)有时人体免疫系统会被过度激活,特异性地攻击能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此病属于自身免疫.另一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不低于正常值但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推测此种糖尿病的致病机理可能是靶细胞受体异常,不能识别胰岛素.
(3)人在炎热环境中汗腺分泌增强,这是下丘脑通过A(填图中字母)途径调节的.请写出该调节过程的反射弧: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汗腺.
(4)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C途径可代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该激素在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是因为由于激素起作用后被立即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与分布、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生子叶中脂肪鉴定的四个实验中,它们的共同点是(  )
A.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活性
B.适当提高温度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C.都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D.都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