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图1: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
Ⅰ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1)图1中,Ⅰ和Ⅳ中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Ⅱ、Ⅲ中a:b都是1:2,说明a表示染色体,则c表示DNA分子.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图甲,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2)图2中甲所示细胞中有染色单体4条.
(3)图1中Ⅲ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乙.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有4条染色体.
(4)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要进行染色体复制,其中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分子复制.图1中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对应的时期染色体减半,但仍含有染色单体,说明该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由Ⅱ变成Ⅲ相当于图2中丙变成乙过程.
(4)该生物为雌性动物,图1中Ⅳ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此时细胞名称是卵细胞或极体.
故答案为:
(1)a 甲
(2)8
(3)乙 4
(3)DNA分子复制 丙 乙
(4)卵细胞或极体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图的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插入造成的 | |
B. | 基因B1和B2之间不一定是共显性关系 | |
C. | 基因B1和B2翻译使用同一套密码子 | |
D. | 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消化 | B. | 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 | ||
C. | 血浆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 D. | 线粒体内的[H]与02结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变异也是定向的 | |
B. |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 |
C. | 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 | |
D. | 自然选择和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短指的发病率男性低于女性 | |
B. |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其父与子必为患者 | |
C. |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患者其母与女必为患者 | |
D. | 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出现偶尔出现一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固定化细胞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物理法、生物法 | |
B. | 固定化酶的优点是有利于增加酶的活性、提高反应速度及利于产物的纯化 | |
C. | 固定化细胞既能与反应物充分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 | |
D. | 固定化酶的固定化方式就是吸附在固体表面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新课标1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