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 |
B. | 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 |
C. | 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 |
D. | 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
分析 由图可知:本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也研究了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器官积累有机物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变量为有机物的积累与分配.
解答 解:A、从图象上看,无论光照还是遮光条件下,植物吸收的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先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再还原成有机物,A正确;
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光合产物),A正确.由图可看出,发育早期,正常光照和遮光70%条件下,营养器官中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均高于生殖器官中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由此推出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B正确;
C、遮光70%条件下,发育早期(1-2)分配到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远大于分配到生殖器官的光合产物量,而到了发育的中后期(3-5),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C错误;
D、由图示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光强和发育时期,因变量是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即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的分配情况,D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图形获取有效信息,特别是对比分析,就能把握到出题者的意图,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枯草杆菌 |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
野生型 | 能 | 0 | |
突变型 | 不能 | 100 |
A. | 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 |
B. | 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 |
C. | 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 |
D. | 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市高二上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是脑干、脊髓、大脑皮层
B.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某人患呆小症,可能是幼年缺乏生长激素所致
D.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 |
B. | 将称好的牛肉膏用玻璃棒从称量纸上挑取放入烧杯 | |
C. | 待培养基冷却至4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 |
D. | 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后,立即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仅根据细胞中有中心体⑨,不能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 |
B. | 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 |
C. | 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在后期有8条染色体 | |
D. | 在后期时,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各不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红光,ATP下降 | B. | 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 | ||
C. | 绿光,[H]下降 | D. | 绿光,C5上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衰老死亡的结果 | |
B. | 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 | |
C. | 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 | |
D. | 体外培养时,儿童的成纤维细胞传代次数多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组序列 | |
B. | 限制酶只能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 |
C. | DNA连接酶有两种,一种称为E•coli DNA连接酶;另一种称为T4 DNA连接酶 | |
D. | T4DNA连接酶可以“缝合”平末端和黏性末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