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A 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 B 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 组成分裂间 期,M 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 DNA 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C 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 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作答.
(1)图 A 表示的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期,此期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单体,有_____个染色体组。
(2)B 图中,处在 M 期的细胞,其核基因_____大量表达(填“能”或“不能”)。
(3)C 图中的 DNA 含量由 2C 到 4C 的细胞,处在 B 图的_____期(填写图中字母符号)。
(4)细胞培养过程中若用 DNA 合成抑制剂处理,C 图中 DNA 含量为 _____(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答案】中 8 2 不能 S 2
【解析】
分析A图: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B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C图: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DNA含量为2C代表G1期;DNA含量为2C~4C代表S期;DNA含量为4C代表G2和M期。
(1)通过分析可知,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有2个染色体组。
(2)B 图中,处在 M 期(分裂期)的细胞,染色质高度螺旋成染色体,DNA不能解旋,核基因不能大量表达。
(3)由以上分析可知,C图中的DNA含量由2C到4C的细胞,处在B图的S期。
(4)DNA合成抑制剂会抑制DNA的复制,若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则C图中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上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_。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___________。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
(2)东部群落在空间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结构。在人工干预下,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演替,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图,调查该物种种群数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该方法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据图3分析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开始于第_____________年,第15—20年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____,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某种细胞周期示意图,图2为细胞中核DNA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处于G0期的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G0期细胞基因不表达B.b+c+d+e是G2+M期
C.S期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活性较高D.M期是染色单体形成和消失的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是完成一次神经冲动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2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是电极,c是灵敏电位计。请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提高细胞外Na浓度,则图1中C点上移
B.图1中A点之前和AC段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
C.刺激图2中a处,c测得数据绘制的曲线形状如图1所示
D.刺激图2中b处,乙收缩,则c中指针可发生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了利用鲜茉莉花提取茉莉精油的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水蒸气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A过程表示水蒸气蒸馏,促进B过程的进行时,通常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____________。通过B过程获得的提取物还会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般可以加入一些______________吸水。
(3)橘皮精油主要储藏在橘皮部分,提取橘皮精油一般不采用水中蒸馏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提取橘皮精油一般采用_________法,使用该方法时,为了提高出油率,可将柑橘皮干燥去水后,再用________浸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tRNA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如图tRNA携带的氨基酸是(各选项括号中内容为相应氨基酸的密码子)
A. 精氨酸(CGC)B. 丙氨酸(GCG)
C. 甘氨酸(GGC)D. 脯氨酸(CC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下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与T细胞数量的关系。分析回答:
(1)图中表示HIV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在曲线目Ⅱ中AB段经上升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
(2)研究表明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修饰过的人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HIV在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艾滋病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____功能下降。艾滋病患者最终的死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
B.用生长素(类似物)除草时,其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抵制生长
C.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测得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f,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2f,h)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f,产生了顶端优势现象,其侧芽生长素浓度范围是(2f,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物质,其中B为细胞表面的受体。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
A. 禽流感病毒N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B.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 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D. 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