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发挥作用后仍保持生物活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基因工程是在现代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有赖于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运用,现在基因工程在动植物育种上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流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是________,最常用的是________;在基因工程中,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才能完成剪接过程。
(2)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移植成功,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进行基因工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说明了生物共用一套____________。
(3)研究中发现,番茄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导致害虫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人们成功地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玉米这种变异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该基因导入金茶花叶片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经培养长成的植株具备了抗病性,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如果把该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将来产生的配子中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抗病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B. 氨基酸和Na+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 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D. 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状腺激素和大脑的正常发育有关
B.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内的产能代谢
C. 甲状腺激素对成年人神经系统的功能没有影响
D.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遍布全身的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 HIV与T细胞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 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B. 它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 它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 D. 它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请回答:
(1)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________为模板合成的。
(2)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含量将持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如图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几小时后,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据此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的______期。
(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
①方法步骤:
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的离体胃癌细胞。
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____μg/mL蜂毒素溶液。
c.培养48 h后,检测并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如图甲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图乙所示。
②分析讨论:
a.图甲表明 。
b.图甲、图乙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________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据报道,英国科学家从人皮肤细胞中提取出细胞核,植入剔除了细胞核的牛卵细胞中,从而培育出人兽混合胚胎。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种混合胚胎中有99.9%的遗传物质来自人,只有0.1%来自牛。你认为这0.1%的遗传物质最可能存在于牛卵细胞的
A. 细胞核 B. 线粒体 C. 叶绿体 D. 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