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某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如图1表示该植物固定和还原CO2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C5(或五碳化合物);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C物质产生的场所是类囊体的薄膜上(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2)请观察图1比较该植物和一般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不同的特点是CO2首先被固定为C4,根据这类植物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干旱(或沙漠)地区.
(3)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H〕.白昼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细胞呼吸过程产生,产生CO2 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4)如图2为某蔬菜基地测定的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曲线a中,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深 (深或浅).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光照强度、空气中CO2含量(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温度较高.

分析 据图分析:图1表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图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A是五碳化合物,B是三碳化合物,C是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图2为某蔬菜基地测定的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图2曲线表示春末晴天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观光合作用强度,即净光合速率.图中可以看出,在不覆盖的情况下,中午气孔会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c曲线覆盖,并且白天还补充光照,因此光反应强,导致净光合速率高于b曲线.

解答 解:(1)由题图1可知,A是五碳化合物,B是三碳化合物;a是二氧化碳的固定,b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C是还原氢,还原氢由光反应阶段产生,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2)分析题图1可知,该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是首先二氧化碳被固定为四碳化合物,再形成三碳化合物,这类植物夜间能气孔打开吸收二氧化碳,在白天温度高时气孔关闭,此类植物的特点是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
(3)夜间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H〕,所以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白昼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细胞呼吸产生,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4)图2中,在13时植株上部成熟叶片净光合作用的累积量(淀粉)比11时多,13时所取叶片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显色深.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b全天盖膜,a全天不盖膜,所以膜内(棚内)空气不流动,CO2光合消耗的大于呼吸产生的,即小于外界空气中CO2的含量影响了暗反应,同时棚内光照强度减弱影响光反应,而温度的改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大.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即光合作用强,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温度较高.
故答案为:
(1)C5(或五碳化合物)    基质     类囊体的薄膜上(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2)CO2首先被固定为C4    干旱(或沙漠)地区
(3)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H〕细胞呼吸    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4)深     光照强度、空气中CO2含量    温度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光合作用与活性作用的关系,C4 植物的特点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右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有误差的是(  )
①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定比a少
②若 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 Ma<5Mb时,生态系统可能会崩溃
③分解者细胞呼吸的产物中有CO2、H2O、酒精和乳酸等
④b、c、d中有机物分解释放的热能可以供给a利用.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及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是成对存在的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数目减半
C.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能两两配对
D.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一个四分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J”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S”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情况如图乙所示,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波动现象.
(4)在研究种群数量时,需要调查种群密度.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80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5)在种群的特征中,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
B.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
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三分法”是一种常见的概念划分方法,可用如图所示表示某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若1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脊髓属于2、吞噬细胞属于3、溶菌酶属于4
B.若1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则2表示被动运输、3表示主动运输、4表示胞吞胞吐作用
C.若1表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2是单基因遗传病、3是多基因遗传病、4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若1表示核苷酸的组成,2是核糖、3是磷酸、4是含氮碱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某些生命活动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O同时标记CO2和H2O,可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
B.3H标记尿嘧啶,研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C.3H标记亮氨酸,揭示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D.15N标记核苷酸,发现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埃博拉病毒会使人体出现急性出血热症状,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工合成埃博拉病毒,不是人工制造了生命
B.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病毒属于消费者
C.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D.当病毒侵入人体以后,抗原会刺激T细胞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图中编号①-⑤为光学显微镜下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取百合的根尖2-3mm,解离、漂洗、龙胆紫染色1~2min,制成临时装片
B.上述细胞图象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为:①→②→③→⑤→④
C.图②所示的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24条染色体
D.图③所示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