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同一株茶花上绽放出不同的花朵 | B. | “试管”婴儿的诞生 | ||
C. | 细菌通过分裂产生后代 | D. | 生产胰岛素“工程菌”的培育 |
分析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 解:ACD、同一株茶花上绽放出不同的花朵、细菌通过分裂产生后代、生产胰岛素“工程菌”的培育,都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都属于无性生殖,ACD错误;
B、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分别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后,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再将胚胎前体---受精卵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属于有性生殖
所以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才能实现的是试管婴儿的诞生,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图乙中水柱b也将持续上升 | |
B. | 图甲中水柱a将先上升后下降图乙中水柱b也将先上升后下降 | |
C. | 图甲中水柱a将持续上升,图乙中水柱b将持续下降 | |
D. | 图甲中水柱a将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不再继续上升,图乙中水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
B.葡萄糖被运出此细胞的速率受O2浓度的影响
C.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此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D.人体的体温发生变化时会影响钠离子进入细胞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为了验证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所设计的试验在遗传学上称为
A.测交 B.杂交 C.自交 D.正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合适的胚胎的处理问题是设计试管婴儿所引发的主要问题之一 | |
B. | 设计试管婴儿利用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 | |
C. | 设计试管婴儿必须得到政府的审批而试管婴儿则不需要,这是因为前者技术复杂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后者技术上已经很成熟 | |
D. | 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用于设计婴儿性别也是该技术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谷氨酸生产中,控制C/N比为3:1,有利于提高产量 | |
B. | 诱导酶的形成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不受遗传物质控制 | |
C. | 采取一定手段改变细胞膜的透性,使谷氨酸快速排放到细胞外面,解除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依据的原理是酶活性的调节 | |
D. | 利用不能产生高丝氨酸脱氢酶的黄色短杆菌生产赖氨酸,能够大幅提高产量的原理是避免了天冬氨酸激酶活性的抑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把燕麦幼苗放在硬纸盒里培养,盒壁一侧穿一个小孔,透进阳光 | |
B. | 将胚芽鞘尖端用黑纸遮严,放在硬纸盒里培养,盒壁一侧穿一小孔,透进阳光 | |
C. | 将胚芽鞘尖端下生长部位用黑纸遮严,胚芽鞘尖端仍露在外面,再照以单侧光 | |
D. | 切掉暗室中培养的燕麦胚芽鞘尖端,再照以单侧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