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B.突触后膜上完成的是“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D.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分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解答 解:A、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A正确;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完成的是“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
D、静息时,钾离子外流,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年安徽省2高一暑期返校提能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四组生物中,结构最相似的是

A.小麦、番茄、大豆

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变形虫、噬菌体、香菇

D.酵母菌、灵芝、豌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组成不全部属于哺乳动物胚胎的培养液成分的是(  )
A.氨基酸  核苷酸  无机盐   激素
B.血清  激素   维生素   有机盐
C.核苷酸  维生素  血清   无机盐
D.有机盐   维生素  氨基酸  生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请回答下面问题:

(1)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④T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③受体识别抗原,然后分泌淋巴因子促进⑤B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⑥浆细胞和⑦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②;
(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⑧细胞的作用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是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的示意图,其中⑤表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水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胃肠道的水分通过①渗透(自由扩散)方式进行内环境.
(2)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②消化液的形式进人胃肠道内.
(3)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③滤过作用成为原尿的主要成分,其中大部分的水分又通过④重吸收作用进入内环境.
(4)内环境的水分通过皮肤的汗腺结构排出体外.
(5)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生成水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

(1)写出图中所示下列不同字母所代表的液体成分或结构名称A毛细血管;b血浆;d组织液.
(2)d与b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蛋白质;
(3)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但机体能通过体液和神经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并层析,层析结果如图(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强光照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
B.色素Ⅰ、Ⅱ含量增加可导致叶片变黄
C.色素Ⅲ、Ⅳ主要吸收红橙光、蓝紫光
D.画滤液线时,画得越粗层析效果越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面的叙述与呆小症有关的一项是(  )
A.婴幼儿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B.新陈代谢过于旺盛
C.生殖器官发育正常D.幼儿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水稻的高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测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如下结果: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4:1:1:4.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遵循(填“遵循”和“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不遵循(填“遵循”和“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测交后代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显性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重新组合,具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4)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做出了如下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若上述假说正确,则用F1自交,其后代中aabb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