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理想材料之一,通过诱发突变和人工选择可以培育许多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合适的方法诱发果蝇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本质是核酸分子核苷酸序列改变(DNA分子碱基序列改变).
(2)图1野生型雄果蝇(XWY)经诱变处理后出现了一只突变型(X-Y)雄果蝇,该突变可能是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胚胎期致死)和无效突变(仍保持原有性状).请设计杂交实验确定这只雄果蝇(X-Y)的突变类型,用一个遗传图解图2(表现型、配子书写不作要求)表示杂交实验过程,并写出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
可能结果和相应结论:①若F2中野生型占$\frac{3}{4}$(或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则说明发生了隐性突变;②若F2中全为野生型,则说明发生无义突变;③若F2中雌:雄=2:1,则说明发生了隐性致死突.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少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该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诱变处理的突变的类型是隐性突变,或是隐性致死突变(胚胎期致死),还是无效突变(仍保持原有性状),可以用野生型的雌性该该果蝇进行交配,看子代表现型进行判断.

解答 解:(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可见基因突变的本质是核酸分子核苷酸序列改变(DNA分子碱基序列改变).
(2)用野生型的雌性该该果蝇进行交配,看子代表现型.杂交过程如图:

如果F2中野生型占$\frac{3}{4}$,说明发生的是隐性突变;如果F2中全是野生型,说明是无义突变;如果F2中雌:雄=2:1,说明发生的突变致死.
故答案为:
(1)核酸分子核苷酸序列改变(DNA分子碱基序列改变)
(2)如图:

若F2中野生型占$\frac{3}{4}$(或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则说明发生了隐性突变
若F2中全为野生型,则说明发生无义突变
若F2中雌:雄=2:1,则说明发生了隐性致死突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伴性遗传及遗传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概念图中空白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果脯在腌制过程中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A(黄色)和a(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体色有黄色和白色两种,雌性只有白色.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杂交组合除AA×AA外,还有另外两种杂交组合是AA×Aa和AA×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颤藻(蓝藻的一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颤藻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颤藻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核糖体是颤藻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主要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D.颤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C.③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D.④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中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回答:
(1)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染色体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DNA.
(3)图中染色体1与2(或3与4)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基因A与B(或b)是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进行自由组合.
(4)该细胞理论上能形成4种配子,分别为AB、Ab、aB、ab比例为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②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⑤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减数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①②③B.④⑤C.④⑤⑥D.⑤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组别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结果
NaCl茉莉酸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注:“+”表示添加,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①②组实验中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无关变量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现有三支试管A、B、C(图1),先向A、C试管内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向B试管内加入2mL蔗糖溶液,再按如图所示步骤操作,最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图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A和C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A试管内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D.B、C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