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的2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此动物体细胞的两倍
B.甲图所示细胞若发生片段2与3的交换,则此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C.乙图中A与a是一对等位基因,该细胞内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乙图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且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细胞中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及运输路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生物大分子可能是抗体或神经递质
B. ①可能是核糖体也可能是中心体
C. 该物质经“②→③→④”的运输过程需要囊泡
D. 该物质运输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示最适温度和 pH 值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某种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时,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B.B点时,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
C.B点时,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主要是pH值
D.C点时,酶活性和化学反应速率升至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对一种气孔发育不良的拟南芥突变体进行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l)光照强度为750μmol.m-2.s-1时,野生型拟南芥每秒固定CO2的量是___μmol.m-2.。
(2)据图可知,气孔发育不良会影响拟南芥的 __________填“光合作用”“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弱光下,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光合作用强度无显著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 。
(4)据图可知,光照强度为250-1250μmol.m-2.s-1时,限制突变体光合作用强度的自身因素可能是_________,环境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细菌mRNA与对应的翻译产物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分子mRNA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
B. mRNA上的AUG是翻译的起始密码,它是由基因中的启动子转录形成
C. 在该mRNA合成结束后,核糖体才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
D. 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ClB品系果蝇具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X+)和一条含CB区段的X染色体(),其中C表示染色体上的倒位区,可抑制X染色体间交叉交换;l基因导致雄性果蝇胚胎致死;B为显性棒眼基因。ClB品系可用于隐性突变和致死突变的检测。回答下列问题:
(1)ClB品系果蝇的染色体出现倒位区,表明该品系果蝇发生了_________变异,该变异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2)自然状态下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的果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研究ⅹ射线对正常眼果蝇Ⅹ染色体诱变示意图。F1代中棒眼个体为_______________(填“雄性”或“雌性”),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隐性突变,可用正常眼雄蝇和F1中的ClB雌果蝇杂交,若杂交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X染色体上发生了隐性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新疆野生油菜(P1)具有低芥酸、抗病虫等特性,为了改良甘蓝型油菜(P2),研究人员将两种植物的体细胞进行融合获得了杂种植物F1,然后加入一对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PEG可促进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融合
B.泳道M从下到上表示长短不同的DNA片段
C.引物能与DNA上多个不同位点结合
D.F1一2是有低芥酸、抗病虫等特性的甘蓝型油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同学在其他条件最适宜的情况下,研究pH对两种不同酶的活性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生成量表示
B.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
C.导致A1、A6酶活性变化的原因不同
D.适当升高温度,B1和B2一定变小,但对应的pH一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下图表示人体生物钟的部分机理,他们发现下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在夜晚不断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per蛋白的浓度变化与昼夜节律惊人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表达的RNA有两种类型
B.①过程产物运出细胞核与per蛋白运入细胞核体现了核孔可自由运输大分子
C.过程③中per蛋白抑制细胞核中per基因表达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
D.研究成果表明per蛋白的浓度变化只受基因调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