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中,表述完全准确的一组是(  )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②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④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用于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并将DNA染色
⑤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
⑥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时,需先将样液摇匀,再滴加到计数室,最后盖上盖玻片.
A.①③⑥B.①③⑤C.①②⑤D.②③④

分析 1、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2、萨顿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进而有利于对DNA进行染色.
4、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解答 解:①研究光合作用产物中氧气的来源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①正确;
②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采用了假说演绎法,②错误;
③DNA的双螺旋结构利用了构建了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利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③正确;
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进而有利于甲基绿对DNA进行染色,④错误;
⑤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⑤正确;
⑥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放置盖玻片,然后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⑥错误.
故选:B.

点评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  )
A.a→aB.b→bC.c→cD.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
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桑毛虫和暴猎蝽构成了一条有两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种牛的过程,a-h为操作过程,请据图冋答有关问题:

(1)图中c的操作名称是胚胎分割,d、f操作名称是胚胎移植.
(2)图中用到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经受精后可得到早期胚胎.其受精后发育可得到早期胚胎;图中早期胚胎属于发育的囊胚期,其中胚胎干细胞来源于③(填数字标号).
(3)过程h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来检测转基因牛D的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由核衣壳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衣壳包括衣壳蛋白、两条单链RNA、逆转录酶等.图是HIV侵人人体细胞后的增殖过程.分析回答: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从而侵入细胞.
(2)催化过程①、过程②的酶分别是逆转录酶、RNA聚合酶.
(3)过程③中-个RNA可翻译出多种蛋白质,其原因是一个RNA上有多个起始密码或者翻译后一条肽链被酶切成多条肽链.
(4)过程④表示包膜蛋白被宿主细胞的分泌通道转运到细胞表面,参与此过程的细胞器高尔基体、线粒体,其转运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5)经过程②、⑤产生的转录增强因子增强了病毒基因的转录,这种调节机制称为正反馈其意义是短时间内快速复制出大量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传染病.接种乙脑疫苗是防治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科研人员对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在机体内的免疫应答机制进行了研究.
组别注射物 血清稀释倍数
A组乙脑减毒活疫苗原液 40
B组103倍的稀释液 10
C组104倍的稀释液 10
D组105倍的稀释液<10
E组乙脑灭活疫苗原液 40
F组不做处理<10
(1)乙脑疫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2)取健康小鼠分为六组,每组20只,以原液、103、104和105倍稀释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原液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获得免疫小鼠,几天后,每组选取10只小鼠抽取血清进行稀释,测量达到标准抗原抗体反应效果的血清稀释倍数,所得平均值见表,以此反映小鼠的抗体水平.实验中自变量为疫苗种类、不同稀释倍数的减毒活疫苗.分析可知,两种疫苗都能诱导体液免疫机制的发生,且随着减毒活疫苗稀释倍数的增加抗体水平下降.
(3)研究人员取每组其余10只免疫小鼠进行实际免疫效果的测定.测定时,将乙脑病毒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存活数量,结果如图.结合(2)中实验结果分析,A组和E组相比较,两组血清抗体水平相同,但A组实际免疫效果却高于B和E组,据此推测与灭活疫苗相比,减毒活疫苗可能还存在较强的细胞免疫机制.实验中B和E两组的比较也可以支持上述推测.
(4)为证明(3)的推测,科研人员选取(2)中E、F和A三组免疫小鼠,从三组小鼠的脾脏中提取效应T细胞,把靶细胞混合培养,4小时后测定靶细胞的存活率(死亡率).若靶细胞的死亡率为 A组>E组>F组,则说明上述推测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人体免疫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B.人体内溶菌酶与抗体清除细菌的机制有所不同
C.利用抗生素消灭病原体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由于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导致的糖尿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中的A表示某种结构,X表示物质,A受到X的刺激或作用后,发生的变化或分泌的物质用Y表示.

(1)若A表示神经调节过程中的突触后膜,X可以表示(神经)递质,Y可以表示膜电位变化.
(2)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的垂体,X可以表示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Y可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填物质).
(3)若A表示体液免疫过程中的B细胞,X可以表示淋巴因子、抗原,Y可以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填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转基因技术中,下列方法不能用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的是(  )
A.PCRB.DNA分子杂交
C.依据标记基因检测D.显微观察受体细胞的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