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1)依图1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
 
(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
 
;此时段
 
(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
 

(2)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的分化
专题: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3、①在正常条件下,0~6时,蝴蝶兰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6~20时,蝴蝶兰既进行光合作用有进行呼吸作用;20~24时,蝴蝶兰只进行呼吸作用;
②在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0~4时,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但呼吸作用正常进行,这时蝴蝶兰吸收二氧化碳,蝴蝶兰储存二氧化碳,由于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20时,有光照,蝴蝶兰开始进行光合作用;20时以后,没有光照,只能吸收二氧化碳,储存二氧化碳.
解答: 解:(1)由图1可知,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产生丙酮酸、[H]和ATP,第二阶段,丙酮酸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H]和ATP,第三阶段,[H]的氧化生成水和大量的ATP.在时段由于不能进行光反应,无法给暗反应提供ATP和[H],因此不能进行暗反应;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不能进入细胞.
(2)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种苗,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即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选择性表达,
故答案为:
(1)有    此时段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第一、二阶段均由[H]产生,第一、二、三阶段均有ATP生成
  无      此时段没有光反应,而暗反应必须要由光反应提供ATP和[H],故不存在暗反应
(2)全能性  基因选择性表达
点评:本题结合生物学图解考查学生的识图作答能力,综合性较强,涉及到细胞有氧呼吸分的三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条件以及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其应用,要认真总结、梳理这些知识,做到牢记并学会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有关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中过程中氧气在第二阶段中将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
B、葡萄糖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
C、三大能源物质经呼吸作用最终生成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
D、醋酸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B、基因R和基因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C、自然条件下根尖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R和基因r的本质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N点后O2的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据图分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B、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
C、N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D、O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检测期间植物有时有照光(固定的光照强度),有时则是处于完全黑暗中,测得连续60分钟内氧气浓度变化的结果如B所示曲线(液滴移动距离已换算为ppm).

(1)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在
 
分钟测定时间点,装置内的氧气浓度为250ppm.
(2)在最初10分钟时段,瓶内植物进行
 
作用.在第40分钟时,植物
 
(有/没有)光照,你的判断理由是
 

(3)在实验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29-150+18+35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
 
(A.15-35/B.40-60)分钟时间段内获得的.
(4)如果该植物后30分钟的呼吸速率平均值与前20分钟呼吸速率平均值相同,则该植物后30分钟内真正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
 
×103ppm/小时.
(5)该植物在某时间段内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两者之间存在以下的联系,其中甲~戊表示生理过程,a~d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C回答:
①物质d表示
 
,过程丙进行的部位是
 

②在过程甲~戊中,能产生ATP的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是生物学实验中的常用菌种.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既进行无氧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在
 
时间段内,此时细胞呼吸的场所是
 


(2)在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容器中的氧气减少24mL,二氧化碳增加48mL,则一小时内酵母菌无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倍,此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
 
方式跨膜运输到细胞外.
(3)图2是酵母菌实验示意图,其中条件X是
 
.请描述现象Z:
 
.请写出对物质Y的两种鉴定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家实验发现一份淀粉酶能催化一百万份淀粉水解,这表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
A、高效性B、稳定性
C、专一性D、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在图示部位给予一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
B、将图1电流计电极一个置于膜内,一个置于膜外,不给予刺激时指针也能偏转
C、图1中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电位为图2中的A点所示的电位即-60毫伏
D、图2的C处为反极化状态,此时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这是Na+内流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  )
A、释放到突触间隙的递质被受体吸收后,会导致突触后膜电位的改变
B、在动物体内,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的表面膜受到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
C、动作电位的大小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大小和传导距离的远近而改变
D、乙酰胆碱一旦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就一定能在后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