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B.基因的表达都需要RNA的参与
C.体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D.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R、r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当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r基因.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B.豌豆淀粉含量高、吸水多涨大、呈圆粒是表现型
C.在a、b过程中均能发生A﹣T、C﹣G碱基互补配对
D.参与b过程的tRNA有20种,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育种目标与采取的育种方式相匹配的是( )
选项 | 育种目标 | 育种方式 |
A | 集中亲本优良性状 | 诱变育种 |
B | 将不同物种的性状结合在一起 | 单倍体育种 |
C | 产生出新的性状 | 杂交育种 |
D | 使营养器官增大 | 多倍体育种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基因不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为2:3
C.该基因复制和转录时a部位都会被破坏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l5N的DNA分子占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 图中0→b时段内野兔的死亡率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出生率,此阶段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型。
(2) 某种天敌在图中标注的某个时间点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则该时间点最可能是_______。在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在_______之间。
(3)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的标记物不慎脱落,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偏高”或“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l,该比例_______(“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
(4) 该草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此后可能慢慢长出小灌木丛,甚至有可能继续演替出森林,整个过程属于_____演替。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_____的竞争能力不同。研究表明某种生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来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下图所示家族遗传系谱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 B,隐性基因为b),回答有关问题:
(1) 甲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基因。
(2) Ⅱ3、Ⅱ8两者的家族均无乙病史,则Ⅲ10基因型为 。若Ⅲ10与一正常男子婚配,所生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患病概率为 。
(3)若Ⅱ7再次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虽已鉴定胎儿为女性,但医生仍建议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这是反射的协调功能所必需的。神经中枢抑制产生机制可分为如图所示三种模式。
注:图中的深色神经元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1)模式I中,神经细胞①兴奋,使其末梢释放_________进入_________,再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结
合,导致②兴奋,同时③④的状态分别是③ ,④ 。
(2)模式II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典型的 调节机制。
(3)棋式III中,若⑤兴奋会导致⑦兴奋:但若⑥兴奋后⑤再兴奋,⑦却不产生兴奋,分析其可能的机理
是 。
(4)缩手反射中,屈肌因兴奋而收缩的同时,伸肌则受到抑制而舒张,该神经调节模式为图中的模
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X1过程表示___________ _,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属于___ __(用图中字母作答)。
(2)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kg,则生产者最少应有__________才能维持该种群的稳定。
(3)图中__________ ___过程表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用图中字母作答)。
(4)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____ 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早已成为地球公害,塑料袋的自然分解需要20-1000年不等.2008年7月3日加拿大媒体报道:16岁的高中生丹尼尔-伯德从土壤中找到了一类假单胞杆菌,能将聚乙烯塑料的自然降解过程缩短至3个月,而且分解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伯德也因此被誉为“塑料袋的克星”.以下是伯德寻找到聚乙烯降解菌的大致过程.
请回答:
(l)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推测,伯德这项研究的“土壤样品”最可能取自于 。
(2)图中“…”表示对土壤悬浮液进行一系列的 ,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Ⅰ号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 。
(3)I号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其作用是使目的菌能“脱颖而出”.如图采用的接种方法为 。使用Ⅱ号培养基的目的是使目的菌数目增多,培养基中必须包含水、无机盐、 等基本营养成分.从物理性质来看,Ⅱ号培养基中不能添加 。
(4)若要进行月季花药的离体培养,最好选择 期的花药,从宏观来判断通常择 ,采用的MS固体培养基中除含有多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外,还需添加植物激素,其中主要是 。
(5)为避免杂菌污染培养物和环境,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在接种前和完成实验后都要进行 。
(6)接种时要在 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