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图丙为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如甲图所示.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左侧位置处.
(2)对叶片来说,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对应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abcd(填字母).当光照强度由0-20千勒克斯的变化中,图甲中的CO2缓冲液的PH值先降低后升高.
(3)当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叶片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200毫升.若此时叶片的呼吸熵160(放出CO2与吸收O2的比值)为0.8,那么叶片光合作用除自身呼吸提供的CO2外,还需从外界吸收CO2毫升.导致此时叶片的呼吸熵小于1的因素是有非糖物质参与了有氧呼吸.
(4)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新鲜叶片改为等量的经消毒的死叶片.如果对照组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较之实验组向右移了5毫升,其原因是环境物理因素(如温度变化等)对实验的影响
(5)如果将甲图中的CO2缓冲液改为水,则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量的差值.

分析 甲装置中叶片既进行呼吸作用也进行光合作用.当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时,氧气减少而二氧化碳增多,但多余的二氧化碳会被缓冲液吸收,所以气体总量减少;当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时,氧气增多而二氧化碳减少,但缓冲液能维持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所以气体总量增加.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的高低在题中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图甲装置在光照强度为0时,由于只进行呼吸作用液滴向左移动;在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装置中液滴不动;在光照强度为大于2.5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装置中液滴右移.图丙中,a、c、f表示氧气,b、d、e表示二氧化碳.

解答 解:(1)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呼吸作用始终大于光合作用,装置内氧气不断消耗,气压减小,液滴左移,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左侧位置.
(2)对叶片来说,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细胞内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进入线粒体和释放到外界环境,叶绿体可以从外界环境和线粒体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存在abcd过程.当光照强度由0-20千勒克斯的变化中,开始时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装置内二氧化碳产生增加,pH不断下降,当光照强度大于2.5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不断消耗,pH上升.
(3)由于总光合量=净光合量+呼吸量,图乙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1小时气体体积为150毫升,所以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150+50=200毫升.
此时叶片的呼吸熵那么叶片光合作用除自身呼吸提供的CO2外,还需从外界吸收200×0.8=160毫升的二氧化碳.
(4)根据题意,该实验的对照实验为对照实验装置中的新鲜叶片改为等量的经消毒的死叶片.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以排除温度、大气压等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5)根据题意,将甲图中的CO2缓冲液改为水,则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量的差值.
故答案为:
(1)左侧
(2)abcd    先降低后升高
(3)200     160    有非糖物质参与了有氧呼吸
(4)新鲜叶片改为等量的经消毒的死叶片     环境物理因素(如温度变化等)对实验的影响
(5)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量的差

点评 本题以测定光合作用速度为背景,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图是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关于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主动运输过程仅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即可完成
B.②具有专一性,使细胞膜的功能特点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糖被)与细胞之间、与大分子物质的识别有关
D.①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使细胞可以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将肠液和果胶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向混合液中加入果汁,果汁会(  )
A.变得澄清B.仍然浑浊C.无色透明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编号亲本组合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结实率
♀DD×♂dd16/15810%
♀dd×♂DD77/15450%
♀DD×♂DD71/14150%
(1)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使雄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D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到突变(填“野生”或“突变”)植株的幼芽经过脱分化(或“去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
(2)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配子形成,发现D基因失活不影响二者的减数分裂.
(3)进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为D基因失活直接导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让杂交①的F1给杂交②的F1授粉,预期结实率为30%,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5:6:1.
(4)为验证F2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研究者根据D基因、T-DNA的序列,设计了3种引物,如图所示:
随机选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Ⅰ+Ⅲ”组合及“Ⅱ+Ⅲ”组合进行PCR,检测是否扩增(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若两种引物组合均可完成扩增,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Dd;同理可判断其他基因型,进而统计各基因型比例.
(5)研究表明D基因表达产物(D蛋白)含有WD40(氨基酸序列),而通常含有WD40的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内.为探究D蛋白是否为核蛋白,研究者将D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同时将已知的核蛋白基因与蓝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再将两种融合基因导入植物原生质体表达系统,如果两种荧光的定位(模式)相同(或“两种荧光同时出现在细胞核中”),则表明D蛋白是核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在家鸡中,控制黑羽(E)与红羽(e),豆冠(F)与片冠(f)的基因自由组合.让纯合子的黑羽豆冠鸡与纯合子的红羽片冠鸡交配.请回答下列问题:
(1)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EF:Ef:eF:ef=1:1:1:1
(2)F1与哪种鸡交配可得到如下结果?
①黑羽豆冠:黑羽片冠:红羽豆冠:红羽片冠=3:1:3:1,基因型为eeFf,表现型为红羽豆冠
②黑羽豆冠:黑羽片冠:红羽豆冠:红羽片冠=1:1:1:1,基因型为eeff,表现型为红羽片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普通的棉花中导入能控制合成毒素蛋白的B、D基因.已知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也不考虑致死现象)自交子代出现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则导入的B、D基因位于(  )
A.均在1号染色体上B.均在2号染色体上
C.均在3号染色体上D.B在2号染色体上,D在1号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已知果蝇有眼(B)对无眼(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已知亲代为纯合白眼雌蝇和无眼雄蝇,子一代中出现了红眼果蝇,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bbXAY.
(2)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果蝇中的IV号染色体只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缺失两条致死.现有一群果蝇种群,其组成为染色体正常的有眼、染色体正常的无眼、Ⅳ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各多只,显性纯合子、杂合子混在一起.
①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用上述果蝇(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检验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用多只Ⅳ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与正常染色体无眼果蝇交配;
若子代中有眼、无眼果蝇各占一半,则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若子代有眼果蝇多于无眼,则无眼基因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②若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Ⅳ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减数分裂中偶然出现了一个BB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有脱落率是因变量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是通过乙烯而影响叶片脱落率
D.据图可推知生产上喷施高浓度乙烯利能降低脱落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是甘油和脂肪酸
B.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C.通过膜时必须有载体蛋白参与
D.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