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1种说法正确 | B. | 2种说法正确 | C. | 3种说法正确 | D. | 4种说法正确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d点CO2的吸收速率最大,光合速率也最大,e点温室内CO2的吸收速率降为0,说明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d区段,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不断增强,结合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可分析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e区段CO2的吸收速率仍为正值,说明此段中光合速率仍大于呼吸速率,只是幅度越来越小;细胞呼吸在全天各个时段都能进行.
解答 解:①c、e两点的CO2吸收速率为零,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①正确;
②c、d之间的区段CO2吸收速率大于零,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②正确;
③d-e段CO2吸收速率大于零,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③错误;
④由于ab段和fg段没有吸收CO2,所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区段只有bf段,④正确.
所以,几种说法中,①②④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20年 | 2030年 | 2040年 | 2050年 |
16.6% | 23.3% | 26.5% | 28.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5% | B. | 50% | C. | 75% | D. | 1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动物生理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颤现象。据此科学家得出了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B.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
C.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唯一中枢
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正常 | 秃发 | |
男性 | BB | Bb、bb |
女性 | BB、bb | bb |
A. | 其母亲一定正常 | B. | 其父亲一定秃发 | ||
C. | 其父亲、母亲基因型一定不同 | D. | 秃发遗传在男女中出现的比例相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C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光反应增强 | |
B. | C点时一个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 | |
C. | CD段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 |
D. | 经过一昼夜该植株积累了有机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e是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 |
B. | 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不能产生反应 | |
C. | 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 |
D. | 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于自然选择对个体表现型的间接作用,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 | |
B. | 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是一个物种 | |
C. | 种群发生了进化,种群基因频率一定改变 | |
D. | 若乙物种由甲物种进化来,则两个物种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雌性个体数/只 | 雄性个体数/只 | |
初捕 | 32 | 32 | 14 | 18 |
重捕 | 36 | 4 | 18 | 18 |
A. | 该草地黄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只/hm2 | |
B. | 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高 | |
C. |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黄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 | |
D. | 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且不考虑重捕更难的因素,则洞口数与黄鼠数的比例关系为3: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