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受精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分析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过程;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多肽,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到达高尔基体,并实现膜融合.在此时,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工,然后再形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再次实现膜融合,并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2、内质网是脂质合成车间.

解答 解:A、受精作用涉及精、卵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A正确;
B、脂质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所以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B错误;
C、根据试题分析,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形成肽链后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C正确;
D、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多肽,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到达高尔基体,并实现膜融合,可见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不同生物膜的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如图所示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m,核DNA数目为2n)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m,DNA数目为4n
B.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m,DNA数目为2n
C.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②中
D.正常情况下,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型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分别选择生育(  )
A.男孩,男孩B.女孩,女孩C.女孩,男孩D.男孩,女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高原因是(  )
A.电子显微镜设计精密
B.利用了电子束波长很短的特点
C.电子显微镜所用切片更薄
D.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与光学显微镜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细胞质基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代谢反映的场所和所需要的物质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用有机溶剂提取人红细胞的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并测定脂质单分子层在水面的铺展面积,发现其铺展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红细胞中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等无机盐在红细胞产生乳酸后,可以起缓冲作用,使红细胞的PH值不出现大的变化,这说明无机盐能维持酸碱平衡.
(3)不同的脂质在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脂质不溶于水.
(4)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这两种细胞的功能却完全不同,请从蛋白质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不同.
(5)从母牛甲的体细胞质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牛乙去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将胚胎植入母牛丙的子宫内,出生小牛的各种性状,大多像甲、像乙、像丙,为什么?甲 牛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研究人员以某绿色植物为材料,利用多套图甲装置,忽略装置内其他微生物及气体膨胀等因素的干扰,对植物相关生理过程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要验证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可用两套甲装置,其中一套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的CO2缓冲液作为对照组,另一套在烧杯中加入等量的NaOH溶液作为实验组.
(2)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图甲装置由黑暗处移至阳光下,短时间内植物体内C3含量的变化是减少(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图乙是对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研究的实验结果,图中代表a、b、c温度,且a>b>c;Ⅰ、Ⅱ、Ⅲ代表CO2浓度,且Ⅰ>Ⅱ>Ⅲ.a、b、c中,一定超过了最适温度的是a;Ⅰ、Ⅱ、Ⅲ中最接近最适浓度的是Ⅰ.图中,曲线反映了该植物的真(填“真”或“净”)光合作用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研究者对黑藻的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图1是根据相关实验绘制的曲线,图2为黑藻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科研小组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以灯为光源,通过移动灯,改变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观测黑藻放出气泡的情况,结果如图1中曲线x所示.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或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内氧气(气泡)的释放量.
(2)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y和曲线z.则在AC段时(不包括A、C点),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温度和光照强度.
(3)若将光源由远及近向大试管移动,当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由90cm逐渐改变为45cm的过程中,图2中反应Ⅱ中的两个化学反应过程变快的先后顺序是先是C3的还原,然后是CO2的固定,因此导致A点的C3含量小于(大于/小于/等于)B点.
(4)研究者分离出黑藻中的叶绿体(图2)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由结构②转移至结构①的物质主要包括ADP、Pi和NADP+或ADP和NADP+
(5)在实验过程中,用H218O培养黑藻,发现实验者体内细胞中的有机物出现了18O元素,分析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2l8O先参与光合作用生成l8O2,被实验者吸入体内,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H2l8O,H2l8O再参与细胞内有机物的水解(如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使得实验者体内细胞中的有机物出现了18O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多年稳定的原因是其年龄结构长期为稳定期
B.本年中的6、7、8月份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C.若该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会导致出生率降低而使种群数量减少
D.多年以来,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