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物种保护候鸟栖息的重要场所。受土地资源开发、石油开采和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影响,该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一度退化严重。自2002年起,人们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2012年,研究者对黄河北岸试验区内实施不同修复措施的3个区域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甲 | 乙 | 丙 | |
生态修复措施 | 完全自然恢复 | 修筑堤坝,堤坝上栽植本土护坡植物,每年注人淡水 | 人工栽植杨树、白蜡和杨树一白蜡混交林,每年注人淡水 |
植被物种数(种) | 6 | 10 | 12 |
优势种 | 碱蓬、柽柳 | 芦苇、白茅、柽柳 | 野大豆、芦苇、白茅、茵陈蒿、节节草、泥胡菜 |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试验区内植被恢复状况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
(2)调查甲区域物种丰富度时,在该区域内设置1条样带,每隔20米做一个1m×1m的样方。该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其目的是要做到___________,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生态修复之前,在乙区域中分布着部分农田,退耕还湿前后,该区域中田鼠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值M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经过生态修复后,三个区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水平 盐碱度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等距取样法 随机取样 生态修复前(或2002年前)该区域田鼠的环境容纳量 生态修复后,田鼠的食物减少,天敌增多,栖息环境缩小等 丙 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解析】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
(1)抵抗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③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②规律:一般环境条件越好,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
3.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由甲、乙区域的优势种类型可知,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盐碱度。试验区内植被恢复情况的差异,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用样方法调查甲区域物种丰富度时,在该区域内设置1条样带,每隔20米做一个1m×1m的样方,然后统计样方内的物种数目,这种取样方法是等距取样法,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随机取样,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植被修复前后,该区域中田鼠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值M代表修复前该区域田鼠的环境容纳量,数值N代表修复后该区域田鼠的环境容纳量,数据显示修复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变小,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生态修复后的环境变得不利于田鼠的生存,即表现为食物减少,天敌增多,栖息环境缩小等。
(4)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与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结合表格数据可知,丙区域中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因此,三个区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丙,换句话说,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丙。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在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的速率曲线,其中1、2和3代表的反应条件是( )
组别 | 1 | 2 | 3 |
A. | 无机催化剂 | 酶 | 未加催化剂 |
B. | 酶 | 无机催化剂 | 未加催化剂 |
C. | 未加催化剂 | 酶 | 无机催化剂 |
D. | 酶 | 未加催化剂 | 无机催化剂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pIJ702是一种常用质粒,其中tsr为硫链丝菌素(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mel是黑色素合成基因,其表达能使白色的链霉菌菌落变成黑色菌落:而限制酶A、B、C、D在pIJ702上分别只有一处识别序列。以B和C切取的目的基因置换pIJ702上0.4kb(1kb=1000对碱基)的B/C片段,构成重组质粒,如图。
【1】构成重组质粒时除了限制酶还需用到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上述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_____(硫链丝菌/链霉菌)细胞。
【2】将上述两种质粒的限制酶酶切片段长度列在表中。
限制酶 | pIJ702 | 重组质粒 |
A | 5.7 | 1.6Kb,5.1Kb |
D | 5.7 | 2.2Kb,4.5Kb |
由此判断目的基因内部是否含有限制酶A、D切割位点,其情况是目的基因中 。
A.只有A酶切割位点B.只有D酶切割位点
C.两者都有切割位点D.两者都没有切割位点
不含质粒的链霉菌在含硫链丝菌素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如表所示。
固体培养基中硫链丝菌素浓度(ug/mL) | 0 | 1 | 2 | 5 | 10 |
不含质粒的链霉菌生长状况 | +++++ | +++ | + | - | - |
“+”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
【3】若要筛选接纳了pIJ702或重组质粒的链霉菌细胞,所需的硫链丝菌素最小浓度应为____________ug/mL(填写表3中给定浓度);含有重组质粒的菌落呈____________(白/黑)色。
【4】上述目的基因来源于原核生物,其蛋白质编码序列(即编码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序列)经测定为1256对碱基,试判断对这段序列的测定是否存在错误?并说明依据。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 A具有最大值
B. 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 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 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PGS技术又名“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病筛查”,是在胚胎移植前对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胚胎进行染色体检查,以免移植异常胚胎。胚胎嵌合体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组成的细胞。如下图所示为某胚胎嵌合体,浅色是正常细胞,深色是染色体异常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GS技术可降低苯丙酮尿症患儿出生的概率
B.如果对囊胚进行筛查,应选择滋养层细胞检测
C.PGS结果正常的胚胎仍有患某些染色体病的风险
D.PGS技术可提高人类试管婴儿移植成活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
B.细胞3也可以参与细胞免疫
C.细胞1、细胞2、细胞3均能识别抗原
D.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依赖突触结构,如图是递质在突触处传递信息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中,为及时迅速释放做好准备
B.兴奋传至突触前末端引发贮存的递质主动转运出膜
C.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均会导致突触后细胞的兴奋
D.递质激活受体后可进入突触后细胞内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从低等无脊椎动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都具有习惯化的学习行为。所谓习惯化是指当反复多次给予动物同一刺激时,动物体产生行为反应的强度逐渐减弱,最后甚至不出现反应。当以弱强度的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就是海兔的缩鳃反射,相当于脊椎动物的防御反应,具体神经环路如图1所示。如果每间隔1 min重复这种弱强度刺激,缩鳃反射会逐渐减弱,最终出现习惯化。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1所示,海兔缩鳃反射的完成至少需要_____个神经元的参与,其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
(2)在图1中b点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后,可在d点检测到电位变化,但在a点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2分析习惯化的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生存的环境中存在很多信息刺激,有些刺激对其不一定是有意义的。从该角度分析,习惯化对动物生存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给予海兔的尾一个强刺激时,会使习惯化的缩鳃反射部分恢复到原来的反应幅度,这个过程称为去习惯化,具体神经环路如图3所示,与图1相比可知,去习惯化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新增加的突触有_________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量普遍较低。某科研小组将增强子(增强它所调节基因的转录频率),
序列(提高mRNA的稳定性)等表达控制元件添加到构建的含有
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并将其导入紫花苜蓿细胞中。下图表示操作的基本过程,质粒外面标注了限制酶酶切位点,质粒里面标注了相关的结构和基因(其中
代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在植物中高效表达人类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AGA改变为植物偏好的密码子CGG,由此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①
及
基因均发生改变 ②
序列改变 ③编码
的DNA热稳定性降低 ④运输精氨酸的tRNA发生改变)
(2)②过程使用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_。X、Y、Z三个酶切位点中,_____________的酶切位点与其他两点不同。
(3)通过过程②将质粒2的一部分整合在质粒3的T-DNA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为提高质粒4的导入率,③过程常使用_____________处理农杆菌;进行④过程前,需提取农杆菌DNA,通过PCR进行基因扩增,鉴定其是否含目的基因,其引物设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5)长大后的转基因紫花苜蓿的表达量明显提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