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传出神经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神经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受损;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d受损。
【答案】不属于 不能 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用a刺激神经,在c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
【解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参与。
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处相当于是突触,兴奋只能由神经传递到肌肉,而不能反向传递,故用b刺激骨骼肌,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刺激a处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是传出神经的某处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或者是D处受损。据此判断实验的方法是:
如果传出神经受损,则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来检测;
如果骨骼肌受损,此时传出神经无异常,则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来检测
如果d受损,此时传出神经无异常,而且肌肉也无异常,则用a刺激神经,在c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来说明。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判断,若甲神经元的Ca2+通道开放,则乙神经元兴奋,丙神经元受抑制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是信息分子,都能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
C.突触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D.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某一途径,其中①②③表示代谢过程,字母代表物质,据下图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 )
A.①是糖酵解B.②为三羧酸循环
C.③有氧生成D.X只可能是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下丘脑与某些内分泌腺之间的关系,a、b、c代表激素。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结构甲为垂体
B. 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细胞是激素b的靶细胞
D. 当体液中激素c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激素a的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小
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 T5时种群密度的一半
C.T3时可以获得该草鱼的最大单次捕获量
D.T2~T3和 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研小组对某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害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在所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害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其数学模型为______。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鼠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进而影响其出生率并降低该种群的密度。
(4)该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
(5)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木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木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演替的方向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为疫苗注射的时间)。下列叙述哪个不正确( )
A. 甲与丁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识别它们的B细胞特异性不同
B. 注射一次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以在血浆中长期存在
C. 白细胞介素—2可以加强上述反应
D. 丙时间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甲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是某家族系谱图,调查发现Ⅱ1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Ⅳ1个体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C.Ⅲ3个体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Ⅰ3
D.Ⅱ2和Ⅲ2个体都是杂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蜂毒肽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明代方以智所著《物理小识》中,“取黄蜂之尾针合硫炼,加水麝为药。置疮汤头,以火点而灸之”,详细记录了蜂毒疗法的配方及用法。
(1)蜂毒肽是一种具有特定_______序列的两亲性多肽,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甲醇等有机试剂。用蜂毒肽作用于三种免疫细胞BMDC、BMDM及LSEC,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容物流出,导致细胞死亡。请根据蜂毒肽的分子特性推测蜂毒肽造成细胞死亡的原因______。
(2)纳米载体可以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科研人员构建了蜂毒纳米运载颗粒ɑ-m-NP,并进行以下实验。
①蜂毒纳米运载颗粒对上述三种免疫细胞毒性体外研究,结果如下图:
实验结果可知:______。ff
②双边肿瘤模型建立及治疗效果评估
蜂毒肽 | ɑ-m-NP | |||
注射药剂 | 左侧(原位) | 右侧(远位) | 左侧(原位) | 右侧(远位) |
20天肿瘤抑制率 | 37% | 66% | 95% | 92% |
60天肿瘤消退率 | 0 | 0 | 70% | 50% |
肿瘤细胞的抑制及消退主要依赖于特异性免疫的______免疫。根据实验结果推测,ɑ-m-NP不仅对原位肿瘤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起到类似于肿瘤疫苗的作用,做出此判断的依据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3)若将ɑ-m-NP用于临床治疗肿瘤,还需要进一步做的实验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