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下列有关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利用真菌,但种类不同
B.腐乳制作要求的最适温度较果醋制作要求的最适温度高
C.发酵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也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D.传统发酵的操作过程中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

分析 果酒使用的菌种为酵母菌,属于真菌,温度为18~25℃,无氧.果醋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细胞,适宜温度为30~35℃,需要持续通入氧气.腐乳制备的菌种是毛霉,适宜温度为15~18℃,一定湿度.

解答 解:A、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真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属于细菌,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属于真菌,A错误;
B、腐乳制备的菌种是毛霉,适宜温度为15~18℃,果醋制作菌种是醋酸菌,适宜温度为30~35℃,B错误;
C、不同微生物生存的适宜环境不同,因此发酵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也可抑制杂菌的生长,C正确;
D、传统发酵的操作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但没有进行灭菌处理,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HIV通过攻击红细胞可使人的免疫功能全部丧失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
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过氧化氢酶催化下,H2O2分解释放的O2与愈创木酚反应生成茶褐色产物;氧气产生越多,溶液颜色越深.为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运用比色法,测定了5min内茶褐色产物量的变化,结果见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将过氧化氢酶和反应物分别加缓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再混合
B.依据0~1min的曲线斜率,可比较不同pH条件下的酶活性
C.pH5~8缓冲液处理组,反应结束时的产物相对量是不同的
D.在pH为3的缓冲液中过氧化氢酶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图一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示物种数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上图二.
①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样方法.
②图二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先增多,后达到最多保持稳定,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O 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frac{{n}_{1}{+n}_{2}{+n}_{3}}{{3S}_{0}}$株/m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细胞学说揭示了(  )
A.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B.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C.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D.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关于体内受精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核膜消失、原核融合     ②释放第二极体  ③顶体反应  ④穿越透明带
⑤雌、雄原核的形成       ⑥第一次卵裂开始.
A.①③④②⑤⑥B.③④②⑤⑥①C.④③⑤②①⑥D.③④②⑤①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体内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例如①是直接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
(2)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主要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而该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的蛋白质的含量高,原因是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
(4)②中的HCO3、HPO4等物质对于维持血浆pH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当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时必将引起,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0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两个完全可逆的过程

B.随着温度的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也随之下降

C.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D.可用过氧化氢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