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表示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体内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发生的部位是
 
,该过程叫
 

(2)完成②过程需要
 
反应提供的
 

(3)植物体内通过③过程合成的多糖(C6H10O3n包括
 

(4)过程④、⑤共同的产物是
 

(5)若X是抗体,产生此物质的细胞是
 
,该细胞中完成⑥过程的场所是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分析示意图,过程①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过程②表示的是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此过程的进行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ATP 和[H].
(3)植物体内合成的多糖主要有淀粉和纤维素.
(4)过程④表示的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同时产生ATP和[H],过程⑤表示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同时产生少量的ATP.由此可以看出,过程④⑤的共同产物是ATP 和[H].
(5)体内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过程⑥表示蛋白质的合成,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
故答案为:
(1)叶绿体基质  二氧化碳的固定
(2)光  ATP 和[H]
(3)淀粉和纤维素
(4)ATP和[H]
(5)浆细胞(效应B细胞)  核糖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如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的物质变化与其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核糖体中可生成水
C、性激素在内质网合成,由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
D、抗体在B细胞的核糖体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人体细胞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E→G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G→B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
B、E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C、E中e的排列顺序决定了B中b的排列顺序
D、B的多种重要功能只与b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对“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B、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本身也可算为“系统”,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D、每种生物个体中都有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示玉米光合作用的过程,据图回答:

(1)[H]由细胞的叶绿体提供,它产自光合作用的
 
阶段.
(2)能固定CO2的物质有
 
.PEP酶与CO2的亲和力是Rubisco酶的60倍,而马铃薯没有C4生成这一途径,则玉米和马铃薯在炎热夏天的中午,两种植物细胞内C3含量的变化及差异是
 

(3)要探明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过程,采用的方法是
 

(4)施有机肥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其原理是有机肥经分解后可为光合作用提供
 

(5)玉米有氧呼吸过程中也有丙酮酸产生,该物质可在中被
 
彻底分解.
(6)有科学家拟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玉米-马铃薯”,可用
 
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是人体某些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激素.据图回答:

(1)碘是合成激素③的原料,在缼碘时,激素①②的分泌量将
 

(2)口渴时,激素⑤的释放量将
 

(3)寒冷的冬天,由温暖室内到室外,血中激素③④含量上升速度更快的是
 
,这两种激素分泌增加的意义是
 

(4)人在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
 
,其产生的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5)图中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激素主要是
 
(填序号).
(6)通过如图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的内分泌腺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存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它们的放电频率随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的规律如图所示,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
(1)由图可知,当体温
 
(“低于”、“高于”或“等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热,随即通过
 
调节方式,使体温回升至正常.若此时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则机体主要散热方式为
 

(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S点
 
(“左移”、“右移”或“不动”),出现发热.如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此时,机体的产热
 
(“多于”、“少于”或“等于”)散热,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3)人体初次感染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随即启动,裂解被病毒人侵的宿主细胞和清除血液中的病毒.在此过程中,人体第三道防线最先启动的是
 
免疫,以防止病毒扩散,参与该免疫的所有细胞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下列错误的叙述是(  )
A、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B、曲线B、C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
C、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相似
D、曲线A上的b点所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