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的有()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④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⑤染色单体互换
A. ①②③ B. 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
4. C解析: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也 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其可遗传变异的来 源只能是基因突变,因此②③④⑤不属于细 胞能产生的变异来源,C项正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 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 杂交组合 |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
① | 甲(顶生)×乙(腋生) | 101腋生,99顶生 |
② | 甲(顶生)×丙(腋生) | 198腋生,201顶生 |
③ | 甲(顶生)× 丁 (腋生) | 全为腋生 |
A. 顶生;甲、乙 B. 腋生;甲、丁 C. 顶生;丙、丁 D. 腋生;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 右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A. 基因1和基因2 —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 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C. 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 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4. 关于人类21三体综合征、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唇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由基因突变引发的疾病
B. 患者父母不一定患有该种遗传病
C. 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区分三种疾病
D. 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来检测是否患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1. (2014 •广东中山华侨中学模拟) (16分) 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尿黑酸症均为人类遗传病,其中苯丙酮尿症是 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苯丙酮酸在血液中大量积累,使患者尿液中苯丙酮酸含量远高于正常人;尿黑酸 症是由于尿黑酸在人体中积累而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这种尿液暴露于氧气中会变成黑色。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 导致苯丙酮尿症的直接原因是患者的体细胞中缺少 。
(2) 若酶③是由n个氨基酸、2条肽链组成的,则合成酶③的过程中脱去了 个水分子,酶③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为 。
(3) 上述实例表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是 。(4) 下图是一个尿黑酸症家族系谱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①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
② 如果Ⅲ — 8同时还患有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那么Ⅱ—3和Ⅱ—4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Ⅱ —3和Ⅱ —4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
③ 现需要从第Ⅳ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 获得该缺陷基因,请选出提供样本的较合适的个体,并解释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9. (2014 •甘肃河西五市联考) 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 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 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 上述突变基因一定会通过减数分裂传递给子代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6. 遗传咨询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遗传病发生,正确的咨询步骤是()
①提出对策、方法和建议②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分析传递方式③推算后代的再发风险④了解家庭病史, 诊断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④① D. 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9. 如图甲、乙、丙是同一高等动物个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时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丁图中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都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 若A基因在图甲1号染色体上,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a基因在染色体5上
C. 乙细胞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D. 21三体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异常,可能与双亲中某一个体产生配子时丙图所在时期染色体异常分配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3. (2014 .甘肃武威六中模块检测) 豌豆的红花和白花 是一对相对性状,通过下列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判断 相对性状间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 红花×红花→红花
② 红花×红花→红花(301株) +白花(110株)
③ 红花×白花→红花
④ 红花×白花→红花(98株) +白花(107株)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