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在农业生产中为防治病虫害而大量使用农药,从而使农产品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严重下降.针对该现状,由南京农业大学的李顺鹏教授领导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首创了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通过筛选高效农药残留降解菌株,来清除土壤、水体、农产品中的有机污染物,解决了物理、化学处理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及二次污染的问题.其中有机磷降解菌降解甲基对硫磷(一种含氮有机农药)的效果达100%.目前使用该项技术生产的无公害大米经中国绿色食品测试中心检测,无农药残留,达到出口标准,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图是研究人员筛选有机磷降解菌的主要步骤,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甲基对硫磷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接种前通常应将培养皿放在干热灭菌箱内灭菌,培养基放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内灭菌.
(3)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时应对接种针采用灼烧灭菌,且整个操作过程都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接种完成后应将培养皿倒置(填“正放”或“倒置”)
(4)培养过程中需振荡培养,由此推测该“目的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为有氧呼吸.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最少的培养液中的菌种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增加.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筛选有机磷降解菌的主要步骤,需要用以甲基对硫磷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选出能降解甲基对硫磷的菌株;培养若干天后,选择甲基对硫磷含量较少的培养液中的菌种接种到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重复多次直至获得目的菌.

解答 解:(1)欲筛选出能降解甲基对硫磷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只含有甲基对硫磷而无其它氮源,这样不能降解甲基对硫磷的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从功能上说,这类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玻璃器皿(如培养皿)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培养基适宜放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内灭菌.
(3)分离纯化菌种时,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使聚集在一起的 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纯化菌种.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针、接种环等)应采用灼烧灭菌法;接种的整个过程都应该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接种完成后应将培养皿倒置.
(4)振荡培养的目的是提供氧气,说明该“目的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为有氧呼吸.培养若干天后,含有降解甲基对硫磷菌种的数目越多的培养基中硫磷含量越少,所以能应选择甲基对硫磷含量最少的培养液中的菌种接种到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增加.
故答案为:
(1)甲基对硫磷     选择
(2)干热灭菌箱    高压蒸汽灭菌锅
(3)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灼烧     酒精灯火焰
(4)有氧呼吸    最少

点评 本题以甲基对硫磷为素材,结合筛选有机磷降解菌的主要步骤,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相关知识,重点要求考生识记无菌技术中的灭菌方法,能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不同的物体进行灭菌,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表示某真核生物细胞内转录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方框内用“→”或“←”标出转录的方向.
(2)c全称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在分子结构组成上与b不同的部分是五碳糖(b中为脱氧核糖,c中为核糖).
(3)a为转录过程必需的一种酶.其名称为RNA聚合酶.
(4)如果d中A占26%,U占28%,那么转录该片段的DNA中,A占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2007年11月20日,美、日两国在《科学》和《细胞》两份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的“万能细胞”.下图是“万能细胞”的诞生过程,图中OCT4、SOX2、NANOG和LIN28是在胚胎干细胞中能高度表达并决定其“全能性”的四个基因,将改造后的万能细胞植入小鼠身体上,植入的细胞长成了“肿瘤”,“肿瘤”中出现了神经、骨骼、肌肉等多种类型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胚胎干细胞又称ES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如果胚胎发育到了囊胚期,这时的内细胞团细胞就是ES细胞.
(2)胚胎干细胞在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3)图中逆转录病毒的作用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过程③利用了逆转录病毒的感染(宿主细胞)特性.
(4)万能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可以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这样培育的特殊细胞或器官移回病人体内与异体器官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散热增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体温感觉中枢位于下丘脑.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3)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若机体内的抗体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由甲图可推知,与M点相比,N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写出两种),甲实验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2)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图乙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540mg.若适当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CO2的浓度,图乙中的B点将向右(填“左”或“右”)移动.
(3)将对称叶片上侧遮光下侧曝光(如图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有机物变化量(b-a)所代表的是12小时内下侧截取叶片的总光合量(填“总光合量”、“净光合量”或“呼吸量”).
(4)1864年,德国科学家用图丙所示实验方法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此实验中B(填“A”或“B”)组为实验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此四倍体芝麻(  )
A.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交配,产生的后代不可育
B.产生的配子中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
C.产生的配子中有同源染色体,故用秋水仙素诱导成的单倍体是可育的
D.产生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长成芝麻,因其体内有同源染色体,属于二倍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玉米是一种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正常植株为两性植株(A_B_,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植株不能长出雌花的为雄株(aaB  ),植株的顶端长出的也是雌花的为雌株(A bb或aabb),如图所示.

(1)玉米有雄株和雌株的区别,在两性植株上有雄花和雌花之分.引起雄花和雌花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引起雄株和雌株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型差异.
(2)若使杂交后代全为雄株,则选择的亲本组合的基因型为aaBB、aabb.
(3)玉米中偶见6号三体植株(即6号染色体有三条),三体玉米减数分裂一般产生两类配子,一类是n+l型(非常态),即配子含有两条6号染色体;一类是n型(常态),即配子含有一条6号染色体.n+l型配子若为卵细胞可正常参与受精作用产生子代,若为花粉则不能参与受精作用.
①你认为6号三体玉米植株形成的原因是:在卵细胞(卵细胞、精子、卵细胞或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或二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体没有分开(其余分裂过程正常)导致出现异常配子所致.
②已知抗病基因B对感病基因b为完全显性,该对等位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用纯合的抗病正常玉米和感病三体玉米杂交得到F1,理论上,F1三体玉米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2:1.
③选上述F1中的三体玉米自交得到F2,则F2中感病植株占$\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乙是该动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a、b、c三个阶段中,有丝分裂发生在a和c阶段,L→M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性有关.
(2)图乙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发生在甲图中A-Q的I-J段,该细胞下一时期染色体的重要行为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
(3)如果图乙中的Y代表Y染色体,则在图甲中从I点开始,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4)如果图乙中结构1、2上有基因d,结构3上有线性排列的基因R、E,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R、e,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连锁互换.若已知该生物体细胞基因型是EeDd,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了一个ED基因型的细胞,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型是ED、ed、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经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遗传物质之谜终于被破解,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他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过程如图所示.从第一、二、三组的对照实验可知:只有 S 型活细菌才能使小鼠死亡,在本实验中若第四组为实验组,则对照组是第一组和第三组.
(2)1944年,艾弗里等人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将 S 型细菌中的各种物质进行了分离和提纯,通过一系列严密的科学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DNA 分子的立体结构是由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
(4)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若一个DNA 分子有 100 个碱基对,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 20%,如果连续复制 2 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是18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