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科学工作者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含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J/hm2?a)
营养级同化量未被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释放量
A2.48×10112.00×1091.20×10103.60×1010
B2.40×1076.00×1054.00×1052.30×107
C7.50×1082.40×1076.00×106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J/hm2?a.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
 

(4)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①研究者通常采用
 
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②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
 
,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生存环境条件是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专题:
分析:据表中数据分析,A为生产者,其同化量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为2.48×1011,这部分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A、B、C间的关系为A→B→C;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田鼠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理,因此最初的一个月内要对其进行数量调查和统计,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前提是理想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无天敌、气候适宜.
解答: 解:(1)根据表格中三个营养级生物的同化的能量,构建食物链为A→C→B,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为2.48×1011J/hm2?a.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C)到第三营养级(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0×107÷7.50×108×100%=3.2%.
(3)次生演替是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4)①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②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理想条件,即食物和空间充裕、无天敌、气候适宜,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 
故答案为:(1)2.48×1011       
(2)3.2%        
(3)次生演替
(4)①.标志重捕    ②.调查统计的数据(数据)      食物和空间充裕、无天敌、气候适宜
点评:考查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群落演替、标志重捕法、种群增长曲线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多细胞生物体由一个受精卵形成复杂的生物体,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
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
C、细胞增殖D、细胞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甲所示是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制作的生态缸,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在生态缸中配置了河水、河泥、水草、软体动物(植食性)、肉食性小鱼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该生态缸内的生物成分除了生产者、消费者,还有河泥、河水中的
 
,生态缸应放置在光、线良好之处,但要避免阳光直射,这不仅满足其对光照的需求,还可以避免水温
 
而影响生态缸中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2)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将题中所给的生物填写到对应的营养级中.
(3)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是 10%,肉食性小鱼增加体重 0.02 千克,大约需要消耗水草
 
千克.
(4)在环境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30 天后发现生态缸中水草的部分叶片变黄了,鱼出现死亡,此现象说明该生态缸较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弱,其原因是
 

( 5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方式是
 
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吸食吗啡等毒品的人群中艾滋病高发,为探究吗啡对HIV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种溶剂配制的三种不同浓度的吗啡分别加入到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再向培养液加入HIV毒株,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将培养瓶放在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定期取细胞培养液离心,检测
 
中HIV的数量.
(2)实验中应设置对照组,具体操作是将
 
加入到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再向培养液加入HIV毒株.随着HIV感染天数增加,对照组中HIV数量
 

(3)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浓度的吗啡均能
 
HIV增殖,但是最大浓度(10-8mol/L)吗啡效果却并非最佳,科研人员推测其原因之一可能是高浓度吗啡会
 
T淋巴细胞的增殖.
(4)纳洛酮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可用于吗啡成瘾的临床治疗.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纳洛酮对HIV增殖的影响,将不同试剂分别加入到被HIV感染的T淋巴细胞系培养液中,定期检测HIV的含量(10-3?g/mL),结果如下表.
组别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
吗啡组5.5931.7381.77243.0
吗啡和纳洛酮组1.968.1115.3641.23
纳洛酮组1.978.1015.8142.30
对照组1.938.0315.3041.01
①该实验中使用的吗啡浓度应为
 

②由实验结果表明,纳洛酮
 
HIV的增殖,
 
吗啡对HIV增殖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表,下面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试管底物和试剂实验条件
11mL10%鸡蛋清溶液37℃水浴
21mL 10%鸡蛋清溶液+1mL胰蛋白酶37℃水浴;pH5
31mL 10%鸡蛋清溶液+1mL胰蛋白酶
41mL 10%鸡蛋清溶液+1mL胰蛋白酶5℃水浴;pH8~9
A、实验想要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
B、1号试管设置正确合理,为空白对照组
C、3 号试管的实验条件是37℃水浴;pH8~9
D、蛋清液和酶液应在混合均匀后再进行水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右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界绝大多数种群的增长与甲相同
B、a点时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ab段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当乙种群数量到达b点后将保持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通过向光性实验发现了吲哚乙酸
B、园艺工人运用顶端优势原理修剪行道树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极性运输
D、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下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二倍体西瓜的花芽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其茎尖得到的西瓜植株.下列说法有错的是(  )
A、理论上已是一个新物种
B、体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
C、所结的果实为四倍体
D、细胞中都含四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似物,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而育苗
B、用蜕皮激素类似物喷洒蚕体可增加产丝量
C、喷施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选择性去除杂草
D、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纤维的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