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 |
B. | 着丝粒分裂导致DNA数目加倍 | |
C. | 染色体DNA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 |
D. |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
分析 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是体细胞的两倍;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与体细胞相同.据此答题.
解答 解:A、若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着丝点分裂不会导致DNA数目加倍,但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C正确;
D、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 |
B.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生物构建了一条食物链 | |
C. | 同等干扰强度下,沙漠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快 | |
D.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成熟红细胞中K+吸收速率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 | |
B. | 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与体外温度变化关系 | |
C. |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浸染细菌试验中,上清液中放射性强度与时间的关系 | |
D. | 在没有自然选择及突变等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连续自交时,A基因频率与代数的关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用等距取样法,调查长条形绿化带中某种丛生单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 | |
B. | 将盖玻片放置于计数室上,吸取静置酵母菌培养液上层液,滴加在盖玻片边缘 | |
C. |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采集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 |
D. |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被捕过的动物难以再次捕捉,则导致统计值偏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该种群在某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该年出生率为10% | |
B. | 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 |
C. | 该田鼠种群增长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 |
D. |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虽还未产生沉重的压力,但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 |
B. |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 |
C. |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 |
D. | 森林具有的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