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豚鼠肝、脾、肾上腺等脏器制备的生理盐水悬液注射到家兔体内,从家兔血清中获得抗体,该抗体除能与原来相应的脏器进行免疫反应外,还可与绵羊红细胞发生凝集,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
A.免疫绵羊红细胞发生了自身凝集 |
B.豚鼠某些组织与绵羊红细胞之间存在共同的抗原 |
C.豚鼠与绵羊之间有完全相同的血型抗原 |
D.豚鼠脏器在制备悬液过程中其抗原结构发生了改变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癌细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够无限增殖 |
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
C.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
D.和正常细胞一样,癌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近年来,胚胎工程和动植物克隆技术迅速发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子宫角获取的早期胚胎可立即移至同期发情的受体子宫角继续发育 |
B.成纤维细胞培养过程中,组织间的胶原纤维可用纤维素酶水解 |
C.植物原生质体获得需在较低渗透压的甘露醇溶液中用纤维素酶处理根尖 |
D.“借腹怀胎”过程中,提供细胞核的个体为供体,提供去核细胞质的个体为受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切除老鼠的甲状腺后,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甲状腺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其物质代谢能力与切除前相比没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对照实验,用以观察比较。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
A.既不切除体内的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
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再移植甲状腺 |
C.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
D.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5-11-1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5-11-1
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
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
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
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D.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5-11-4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5-11-4
A.a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曲线代表群落的原生演替
B.图中C点到D点表示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
C.C、E点都可代表顶极群落,演替到平衡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
D.演替的最初阶段由于资源空间充足,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会呈指数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赤霉素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图1是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的实验方法,图2是生长素合成与分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4-9-4
A.图1中放在两个相同琼脂块上的幼苗尖端的数量应该相等 |
B.若对1号幼苗施加了赤霉素,则放置琼脂块的去尖端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生长 |
C.若继续探究赤霉素提高生长素含量的机理,则可以提出以下假设:赤霉素促进生长素的合成、赤霉素抑制生长素的分解、赤霉素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同时抑制生长素的分解 |
D.若赤霉素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来提高生长素的浓度,则可以提出假设: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基因的转录,从而翻译出更多的生长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人体中具有生长激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两者( )
A.表达的蛋白质均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
B.均在细胞分裂前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 |
C.均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 |
D.转录的mRNA上不同的密码子可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