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片段即为一个基因
B.该 DNA 分子中应有 2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该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总是$\frac{(A+T)}{(C+G)}$=1
D.该片段完成 n 次复制需要 2n(p-q)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分析 1、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T=A=q,C=G=p-q.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解答 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该片段不一定为基因,A错误;
B、DNA分子每条链都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该 DNA 分子中应有 2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正确;
C、该片段分子中,碱基的比例总是$\frac{A+G}{T+C}$=1,但$\frac{A+T}{C+G}$不一定等于1,C错误;
D、该片段含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p-q)个,完成第n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2n-1)(p-q)个,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掌握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青海西宁第四高级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温度感觉中枢在

A.小脑

B. 下丘脑

C. 大脑皮层

D.脊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制作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健那绿染液能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状态
C.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两层磷脂分子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问题.
(1)如表为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所做的实验.据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植物的种类、植物部位和光质.要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容器标号是1和2 或4和5.
容器部位光质温度(℃)O2增加量
(mL/8小时)
122120
22215
322-10
42280
52210
(2)图1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图中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其中丁(填“甲”、“乙”、“丙”或“丁”)的溶解度最大.四种色素中,甲和乙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图2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的CO2吸收量或产生量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由图可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光合作用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若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约为30℃,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温度为50℃;若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不能 (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4)该植物根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 和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DNA分子结构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由2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B.DNA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
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D.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即A与A配对,C与 C配对,T与T配对,G与G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有氧呼吸的产物是(  )
A.酒精B.乳酸C.丙酮酸D.CO2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
A.2:1B.9:3:3:1C.4:2:2:1D.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表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实验过程和操作结果
A组35S噬菌体+大肠杆菌$\stackrel{培养一段时间}{→}$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上淸液中的放射性很高,下层 沉淀中的放射性很低
B祖32P噬菌体+大肠杆菌$\stackrel{培养一段时间}{→}$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上淸液中的放射性很低,下层 沉淀中的放射性很高
(1)从理论上分析,A组的下层沉淀和B组的上淸液中的放射性应该为零,原因是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含35S的蛋白质外壳在外面.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请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
①在A组实验的沉淀中检测到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没有将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35S标记的噬菌体外壳与其完全分离.
②在B组实验中,32P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会使上淸液中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可能的原因是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③实验中32P标记的噬菌体不能(填“能”或“不能”)全部侵染到大肠杆菌的体内,这是(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了放射性.
(3)子代噬菌体合成其蛋白外壳的场所是核糖体(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贵州兴义第八中学高三第七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膏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但是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且受地域性种植影响较大。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实线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青蒿素合成的中间产物FPP(如图虚线框内所示)。请回答问题:

(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完成过程①需要 酶催化,完成过程②需要的物质有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设计培育能生产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 胞中导入 、 等基因。

(3)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 ,为提高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的产量,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思路

(4)利用酵母细胞生产青蒿素与从植物体内直接提取相比较,明显的优势有 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