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目的基因DNA解旋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
B、复制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C、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ATP水解酶 | B、核糖体蛋白 |
C、血红蛋白 | D、膜蛋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是以氨基酸残基为基本单元的碳骨架构成的 |
B、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是C、H、O、N、P等 |
C、脂肪和糖原的组成元素都是C、H、O |
D、不同种的生物组成元素种类和含量是有差异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从操作角度来考虑,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更容易 |
B、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对酶活性的影响更小 |
C、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种酶 |
D、将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变成连续的酶反应,应选择固定化细胞技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
B、相同条件下固定化酵母细胞分解葡萄糖的速率要比未固定酵母低 |
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 |
D、利用固定化酶生产高果糖浆,葡萄糖的作用是作为反应底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 |
B、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的选育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
C、一次诱变处理供实验的生物定能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 |
D、诱变育种过程能创造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过程则不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